第338章 目的性很强的人

十一月初八,上午。

都督府衙,礼司,四座城门,东西两市。

告示张贴处,士子百姓云集。

今日是第一轮招贤考试的放榜之日。

早在昨日,《秦蜀时报》便发布特刊,一共有一千零七十九名士子参加了第一轮招贤考试,会淘汰三百七十九人。

从淘汰占比来看,不是千军万马过独木桥,可依旧让很多士子寝食难安,生怕自己会落榜。

巳时一刻,发榜的衙役到来。

榜单张贴好之后,周围的士子旋即围了过去,搜寻着自己的名字。

“我进了。”

“我也进了,哈哈哈,我就知道,我能进入第二轮。”

“柳兄,恭喜你了,小弟落榜了,唉。”

“……”

有人上榜便有人落榜,有人欢喜就有人忧。

告示张贴处,衙役敲着锣鼓,大声道:“所有上榜士子两天之内必须前往礼司,办理第二轮考试的文书和秀才功名凭身。

所有上榜士子……”

听到衙役说的话,落榜士子脸上的失落之情更加浓郁。

这便是秦州招贤令吸引士子的一点。

只要通过第一轮考试,便可授予秀才功名。

虽说这个功名没有得到朝廷认可,但现在哪还有朝廷?

拥有都督府衙颁发的功名凭身,即便带到别的地方,也足以证明自己的才能。cuxi.org 猪猪小说网

对于落榜的士子,都督府衙也给出了一条路。

都督府衙将设立二十七个官学,落榜士子可以进入官学担任助教。

最重要的是,助教是特殊官职。

倘若干得好,有机会调任地方官府为官,或者升任上级官学乃至礼司。

调任地方官府,升任礼司,或许遥遥无期,但好歹也给了大家一抹希望。

况且,成为助教协助学士教导学生,也容易积累人脉。

因此,不少落榜士子前往礼司表示愿意成为官学助教。

礼司对于来的士子,也表示了欢迎。

肯定欢迎啊。

主公多次提及,创办官学之事一定不能拖延,必须要尽快提上日程。

廨房之中,礼司主事宁贤春看完手中文书后,对着掌固季少怀说道,“尽快确定愿意成为助学的士子名单。

然后组织一场针对性的考校,主公提及过,助学的品性和学识要放在首位。

这件事,你要上点心,办砸了,你和我都没有好果子吃。”

“下官明白。”季少怀神情一肃。

季少怀很快就知道为何宁贤春会跟他说,办砸了助学选拔这件事,大家都没有好果子吃。

第二天,季少怀就被叫到府衙,魏廷云亲自过问这件事,并传达了主公的指示。

从府衙离开后,即便天气寒冷,季少怀额头上还是冒出了一丝汗渍。

灵州,新丰城。

刺史府。

郑雄华和孟志礼相对而坐。

郑雄华给孟志礼倒了杯茶水,道:“晚辈贸然拦下孟院使,还望勿怪。”

孟志礼摇头道:“郑刺史多礼了,孟家路过豫州之时,郑氏多有帮助,祖父与郑公也相谈甚欢。”

孟太康和郑德堂算是老友了。

孟家迁家秦州,沿途路过多个州郡,孟太康一直没有会面外人。

即便沿途很多州郡的官员都想要求见孟太康,孟太康都一一婉绝了。

但路过豫州之时,孟太康却进入郑府,与郑德堂私聊了将近半天,还在郑府吃了午饭。

郑氏和孟家的关系确实较为亲近。

孟志礼看着郑雄华,问道:“郑刺史近日相比劳累异常,我这里有一个养神的方子,可助你调理身体。”

“多谢孟院使。”郑雄华轻笑道。

之后,两人不再说话。

孟志礼喝完了一杯茶水,写下一副方子,便告辞离开。

郑雄华将其送到一路送到城外,并看着孟家的长龙队伍缓缓离开。

随从郑逢给郑雄华披上一件大袄,低声问道:“少爷,您既然看重孟家,为何不让家族将孟家留下来呢?”

“我并不看重孟家,而是疑惑秦牧为何如此看重孟家。”郑雄华不解道:“乱世之中,治世能臣和百胜武将才是重中之重。

秦牧为了让孟家顺利迁家秦州,不惜与家族交好,这让我非常不解。”

郑逢思索一番,道:“少爷,会不会是秦牧患有隐疾,需要孟家出手诊治。”

郑雄华摇头失笑。

绝不可能是因为这个。

郑雄华虽没有与秦牧打过交道,但灵州与秦州接壤,他时常关注秦州,知晓秦牧是一个目的性非常强的人。

秦牧费力做一件事,肯定有所目的。

只是常人很难知晓罢了。

郑雄华收回目光,说道:“近期秦州正在举行招贤令考试,你告诉马周,想办法得到三轮招贤考试的考卷。

另外最后录取的两百五十名士子的身份信息,也要想办法得到。”

“小的这就去通知马统领。”

郑雄华点了下头。

过去的几个月,加起来有上千名士子路过灵州前往秦州,郑雄华非常眼热,也尝试挽留部分他看好的士子。

可这些士子都拒绝他了。

郑雄华内心叹了口气。

士子拒绝他的原因,他心中也明白。

秦蜀融合之后,秦牧一定会成为大炎西北的霸主。

而灵州虽然是郑氏的势力地盘,可与豫州相隔太远,灵州很难抵挡秦州东出。

别说这群士子,就连郑雄华心里都没底。

郑雄华再度叹气一声。

秦州,咸阳。

群贤楼,招贤大厅。

三三两两的士子聚在一起,讨论第一轮考试的考题,猜测第二轮考试的考题。

陈仲达、穆松龄、张振和苏泉四人坐在一张小桌子四周,也在讨论。

张振猜测道:“第一轮考试的考官是户司和工司主事,最后一道策略是农事。第二轮考试的考官是刑司和礼司主事,考题会不会也有相应倾向?”

穆松龄摇头道:“应该不会,听闻考题乃庆阳侯和狄府令,以及三位府监,公孙先生,六人合力所出。”

苏泉赞同道:“从第一轮考题来看,我们的方向是对的,考题更倾向于实际问题。庆阳侯也如大家所知那般,喜欢能够处理问题的官员。”

说完,苏泉看向陈仲达,问道:“文宇兄有何见解?”

上一章目录+书架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