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3章 两箱古物

杜秀兰打量着刚搬进来的这一对门箱。

这一对木箱在太阳光照射下乌紫发亮,两个小抽屉在小门下方。杜秀兰将小门打开,里面空空如也,露出栗褐色的木材本色。

杜秀兰不熟悉木材,不知道制做门箱的木材名字。她又拉开四个小抽屉,在一个有响声的抽屉里居然放着一块乌黑的石头。

这块不规则石头比成人拳头大一些,表面光滑乌亮。杜秀兰要拿出来看,才觉得这块石头太沉,需要两把手才能拿得起来。杜秀兰双手捧着石头掂量,不大的石块冰凉坚硬沉重,堪比黑色金子。

凭感觉,杜秀兰认为这不是一般的石头。

杜秀兰不识货,就给丈夫办公室打电话。

裴太峰听说有老木器,立即来到五行轩。

杜秀兰将明辉公司人员挖文化馆地基工程经历复述一遍,指着银元和两张门箱给裴太峰看。

裴太峰立即被两张褐色的门箱所吸引,走过去敲打了几下,打开两扇小门,看到里面栗褐色原材,立刻说道“这两张门箱是用水曲柳板子做的,这是一种名贵木材。我听爸爸说过,水曲柳树在咱们落仙沟就有零星分布,大树很少,是一种古老的残遗植物,属渐危树种。

“你看,这水曲柳材质坚韧,纹理美观,现在已很少见到。这两张门箱做工精致,木铆镶嵌紧密,黄铜活页没有丝毫松动,就是现在的木匠都很难做到。

“这两张门箱比那些银元贵多了。”

当裴太峰拉开抽屉,看到那块石头,又一把手使劲拿起来时,他也显得惊讶。

这块黑石头太凉太重了,像是一块黑金石。

裴太峰判断不出这块黑石头的来历,也说不上名字,但从这两张名贵水曲柳门箱,门箱里的青花瓷坛,青花瓷坛里的银元来分析,能把这块黑石头与这些珍贵东西存放在一起,这块石头肯定有来历。

裴太峰这几年与古物打交道多了,也慢慢摸出一些窍门,他考虑问题要比杜秀兰宽远。

既然门箱有一对,瓷坛有两对,那黑石头绝不可能仅此一块,应该还有几块才合适。自己虽然鉴定不出黑石头的价值,但这种石头他从未见过,不能把另外几块石头丢了。

想到这里,裴太峰立马走出门去,对跟出来的杜秀兰说“我要到文化馆施工现场去看看,把那几个瓷罐拉回来,迟则生变。”

裴太峰发动着拉运家具的小货车,驾车直奔县供销社大门市部。

裴太峰在供销社院子里挑选了两口大瓷瓮,绑缚牢靠,又来到“婚运当头”铺面。他见郝明辉一个人坐着,就让明辉上车。

明辉给媳妇打声招呼,二人驱车向白草甸村方向驶去。

裴太峰问起黑石头情况。

郝明辉说“黑石头有四块,都不大,死沉。因为光滑干净,好像拿到大灶去了。大师傅说用这几块石头压在酸菜、咸菜缸里,浆水淹过菜面,酸菜、咸菜不易坏。”

裴太峰听到果然还有几块黑石头,并且没有扔掉,心里踏实了。

二人来到工地,把两口大瓷瓮卸在灶房里。郝明辉让大师傅将一个瓷瓮洗刷干净,倒腾出四个青花瓷坛里的腌韭咸菜。裴太峰把四个青花瓷坛包装好,放在车里。

这时,郝明辉已经取出两块黑石头放在副驾驶位下面。

裴太峰见这两块不规则黑石头比门箱里的那块大一点,有八磅锤大小。

郝明辉问大师傅,黑石头还缺两块。裴太峰说只缺一块,有一块在箱子抽屉里放着。大师傅说就只拿了两块。

裴太峰和郝明辉来到之前挖出箱子的地方,询问一块黑石头的下落。

郝明君说那块黑石头砌在石墙里了。

郝明君带着二人来到一处砌墙的地方,裴太峰在老远就看见那块颜色迥异的黑石头镶嵌在一面石墙里。

郝明君让石匠把这块黑石头撬下来,另外补一块差不多大小的石头。

这块扁平的石头是其中比较大的一块。

裴太峰回到五行轩,仔细观察这四块大小不一的黑石头,发现这四块石头的质地、颜色、光滑程度一模一样,应该是同一类型的石头。

裴太峰按照贵重矿石参详。

这几块石头要比邯郸钢铁厂唐颜伟做实验用罢的铬钢、钨钢、钒钢、钛钢等贵重金属还要沉重,差不多接近于黄金重量了,难道是其它颜色的金子。

裴太峰马上否定了自己的想法。他查验了好大一阵,再没有发现什么特异之处。也许只有地质队专业人员才能看出这是什么矿石。

裴太峰又蹲到地下,细细查看四个青花瓷坛。

这瓷坛高40厘米,两头小,中间鼓,像一只拉长了的宫灯。中间鼓起部分直径28厘米。坛口有盖,盖中间有一小把手。盖上盖子,严丝合缝。黄金书屋

近看瓷坛,胎质厚拙,胎釉紧密,青幽翠蓝,明快亮丽,绘画均为龙凤花鸟,布局丰满,画技精细。

裴太峰从微凹进去的底座处看到景德镇青花正楷字体。他把青花瓷坛倒过来拿在手中,对着太阳注视坛底,看到四个篆体字。

裴太峰因为经常帮助杜秀兰整理铜钱,也认识了许多铜钱上篆刻的四个篆体字。此刻他能勉强能认出其中两个字,好像是“嘉庆”字样。

裴太峰思谋,如果这四个青花瓷坛是清朝嘉庆年间烧制,那就是正儿八经的文物了。这四个青花瓷坛随便拿出一只,都要比两张门箱珍贵,也比四坛银元值钱。

看来今天发大财了。

裴太峰嘱咐杜秀兰,让木匠把两张门箱打磨擦洗干净,放在隐秘处。把四个青花瓷坛和四块黑石头照原样放在门箱里,他后面要用。.

上一章目录+书架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