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章:赵云的骑射之道

赵云身长八尺,浓眉大眼,阔面重颐,威风凛凛。

这年头但凡武艺出众的武将,基本都有着八尺身高,魁梧身材意味着气力非凡,才能在战场上占据优势。

看到赵云的第一眼,刘禅心里就有了足够的安全感。

毕竟自己这条小命,曾经两次都被赵云救下,况且赵云本身也是一身正气,忠心耿耿。

“赵将军何须如此客气,你我之间,不必计较这些俗礼。”

刘禅喜滋滋的去拉着赵云的手腕说道。

然而赵云却是微微摇头,认真道:“君臣有别,世子身份尊贵,子龙当是要恪守礼仪。”

果然是一板一眼,对此刘禅也不奇怪,不是如此的话,也不会把刘备麾下文官武将得罪光了。

刘禅感叹道:“父王让我学习武艺,问我想拜何人为师,公嗣脑海中第一个想到的人,便是赵将军。”

“赵将军两度救命之恩,公嗣一直铭记于心,有心报答,然幼冲之年无以为力,若日后掌得权势,赵将军必然是我之肱股之臣。”

历史记载的赵云虽没有演义那么夸张,但从只言片语中足可看出赵云的本事和德行。

在刘禅心中,赵云几乎是个贴近于完美的人,个人品德更是走在这个时代的巅峰。

哪怕是老刘在品德这块,比之赵云都要差上少许。

赵云闻言,心中有所悸动。

他不是个挟恩图报之人,但作为武将,谁不想掌管大军,于战场之上建功立业呢。

先前听到大王让他担任刘禅护卫统领的时候,赵云就感觉到自己的机会来了。

毕竟他知道自己跟王太子之间的情分,等到王太子登临大位,他自然也会跟着水涨船高。

这话如今从王太子口中直接说出来,则更是不同了。

“这都是子龙的本分,当不得世子如此。”

赵云谦虚的说道,他本来便是居功不傲的性格。

“好了,这些话我就不多说了,都会记在心里,父王让子龙教我武艺,子龙可是想好如何教导,能跟子龙学武,我可是期待得很。”

刘禅适时改了称呼,称呼赵云的字。

虽然他年幼,但作为王太子,是有这个资格的,不算是蔑视,反而要多几分亲近。

“王宫往北约十五里地,可练射法,往返之途,亦能练骑术。”

“子龙已经安排人去取小弓,即刻便能前往。”

刘禅点点头:“好,便听子龙安排。”

安排仆从取来小马,刘禅就跟赵云一同出发。

除开赵云外,还有骑兵二十人,这些都是刘备中护军的,现在被派来保护刘禅,也算是刘禅有了自己的兵马,虽然人数不多。

刘禅骑上小马后,赵云便就骑马来到旁边,开始讲解骑术。

骑马首在平衡,这个时期已经有马镫了,因此在骑马的时候,也是很讲究自身下盘的力量。

赵云对骑术的看法很有意思,他告诉刘禅,骑马主要的作用在于行,就是代替人的双脚,保存人的体力。

那么在骑马的过程中,如何去更大程度的保存自身的体力,这就是骑术的基本了。

“骑马有四,分别为行,奔,疾,冲。”

“马行人亦行,骑马之际,不要以自身之力对抗马身之力,其中讲究融合,人与马之合,用心去感受马的律动,融入此律动之中,便可人马一体,最大程度保存人力。”

“行为存人力,奔则为存马力,马奔之时,要感受马的气息,不能过快或过慢,否则易耗马之体力,应当如人奔跑一般,维持在比较适合的速度,如此马自然能奔更远之路。”

“疾,便是借马力,个中关键在于一个‘骑’字,人在疾驰之际,与行,奔不同,当依靠双腿之力,半蹲于马背,而非是坐于马背,如此方可加速疾驰。”

“冲,便是对战之法,冲讲究蓄势而冲,此时要观察自身于敌人之距离,马自静而动,约在五十步至百步内,近则势弱,远则势竭。”

赵云在教导方面很有耐心,详细的为刘禅讲解骑术要领,这也让刘禅更为清晰的认知骑术思想。

再度骑上小马时,刘禅便就开始知道怎么来练习骑术了。

这跟马超不一样,马超作为汉羌混血,从小就在马背上长大,他的骑术主打一个马背上的时间长,熟能生巧,会骑不会教。

赵云的骑术显然是经过严格训练,加上他本身对骑术的认知,教导起来更有方法。

在刘禅前往射山的过程中,赵云还会骑马在刘禅身边,教一些在骑马时候的小技巧,并且以身示范,让刘禅观察他如何骑马。

有一个好老师是完全不同的感受,这让刘禅从门外汉迅速入门。

行十里地后,赵云就示意停下。

因为刘禅的是小马,比不得成年的战马,成年马持续奔跑二十里地,就需要休息,并且吃精饲料,小马的续航在十里地左右。

精饲料主要是麦麸跟豆类混合制作而成,还会加上一些盐,战马为了保持体力,实际上吃草料并不算多,主要是以精饲料为主。

略作休整后便再度出发,抵达射山。

这里已经有许多箭靶立在地上,显然平常也是作训练之用。

下马后赵云便开始为刘禅讲解武艺。

汉朝时期的武艺其实比较粗犷,没有后世的套路,主要在于刀,剑,射,角。

这个时期已经有很多武术著作了,如《逢门射法》、《阴通成射法》、《李将军射法》,射法外有《手博》《剑道》《弋法》等。

“射法一道,分步射,骑射,今日子龙为世子讲解步射之法。”

“步射之法又分眼法,足法,手法,身法。”

“箭者,杀人于百步之外者也。射者必量其弓,弓量其力,无动容作色,和其肢体,调其气息,平其心志,目稍瞬,则不及避而制于人,此眼法也。”

“前腿似橛,后腿似瘸,随箭改移,只在后脚,左眉尖直对右脚尖,丁字不成,八字不就,射右改左,射左改右,此足法也。”

“前手如推泰山,后手如握虎尾,一拳主定,前后直正,慢开弓,紧放箭,射大存于小,射小加于大。务取水平,前手撇,后手绝。”

“射之玄机,一撇,一绝,正相应之妙,一齐着力,使两臂膞伸合,则箭疾而加于寻常数等矣,此手法也。”

“颐恶旁引,头恶却垂,胸恶前凸,背恶后偃,此身法也。”

上一章目录+书架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