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章 折服英国公

坐在床榻旁,屏退了所有的人,吕谋再次认真的询问张之及:“如果按照咱们的办法,你估计八万禁军,能战的有多少?”

张之及慎重回答:“五万,五万绝对没问题。”

吕谋闻听,当时眼前一亮,但有恐张之及胡吹大气误事,就认真的询问:“能有这么多吗?”

从历史书上看,说最后大明的军队,能十有一二能战的,就算是精锐了。原本吕谋认为,八万禁军,在自己给足钱粮的情况下,能有一两万能战的,就不错了。

难道历史记载有误,或者干脆就是黑崇祯。

看到王爷不信任的眼神,张之及解释道:“各地卫所早就名存实亡,边军能战者也不足一二。现在就是大明,一直勒紧裤腰带供养的关宁,还有战斗力。前不久吴三桂还以三千击溃满清五千呢。但咱们禁军也不差。”

“为什么?”

“虽然内帑三年没给禁军钱粮(禁军和锦衣卫是皇室亲兵,所以这两支军队的军饷钱粮,不归国家管,而是由皇室内帑发)但臣为了保住这皇室唯一一支力量,拿出来我家所有积攒供养,虽然不能发给他们军饷,但能保证他们吃喝。既然这样,我不能养没有用的人,就发还了那些老弱无能怯战者户籍,放他们自己谋生。所以,现在剩下的,都是曾经的精锐。直到不久前,臣实在是坚持不住为止,才是这个样子。但只要王爷给他们充足的酒肉恢复,就可再战。”

这个解释让吕谋彻底的放心了。

“我跟你说下这次的安排。”

“愿闻王爷教诲。”

“这次,原先我父皇调吴三桂十万关宁回援,这样,就造成了山海关的空虚。我恐满清趁火打劫,再次入寇中原,让北京城内外交困腹背受敌,局势彻底的糜烂掉。再加上吴三桂在上段时间,和满清眉来眼去鼠首两端,我恐他大军全部入京,会发生不忍言之事。”

“王爷看的透彻。”

“所以,我请父皇只调吴三桂,率五万进京勤王,而让我哥哥太子督师辽东,率赵幼虎五万回归山海关。一来稳定辽西军心民心,也是保证山海关不失。”

张之及感叹:“王爷深谋远虑,果然有大战略,大心胸。”

“但,吴三桂毕竟还是不能让人完全放心,所以,我又请父皇,囚禁了骆养性那个已经勾结李闯,其实已经彻底准备背叛我们的家伙,请他叔叔,老指挥使骆秉公出山代替他,镇住锦衣卫,然后我直接掌握锦衣卫,准备将这支虽然不稳定,但也是有些战斗力的一群,抓在手中。”

“王爷真是英明啊。早该如此的。”

“那么剩下的,就是你的这支了。到时候,我们三支军队合并出战,但是,你的担子最重。”

张之及表态:“无论多重,唯粉身碎骨尽忠王事。”

“我说的重,是因为你的禁军不但要对敌。”然后死死的盯住张之及的眼睛,一字一句几乎是咬牙说出:“而且,还要监视吴三桂。”

张之及没有惊讶,而是理所当然的点头:“臣明白。”

看来他自掏腰包养着禁军,保持战斗力,可能早就有这个打算了。

英国公一脉,真是大明皇室死忠。若不是白沟河一战,带病的张之及战死,可能大明的命运就是另一个了。

安排完了这些,张之及气色更好,叫过老管家:“忠伯。”

“少主人。”

“把家里的五百家丁,都召集起来,我和王爷要训话。”

张府还有五百家丁,但这些家丁,都是百战余生的老兵,他们才是英国公手中,自己的保命底牌。现在集合他们,忠伯知道有大事发生了。

转眼之间,五百年龄不等,但一个个满脸兴奋神情刚毅。

看到张之及陪着定王朱慈炯,站在台阶上,他们无视定王,而是一起单膝跪倒:“参见少主人。”

张之及冲他们拱手:“各位叔叔伯伯兄弟请起。”

哗啦一声,五百家丁站起,动作整齐划一,铿锵有力。

五百家丁,竟然给人五千五万的气势,一股杀气扑面而来,让吕谋不由心生畏惧。

“诸位叔伯兄弟,都是我爹当年的最信任者,现在,我要求你们出来做事了。”

五百人一听,有机会报答老主大恩,兴奋的呼喊:“请少主吩咐,赴汤蹈火,在所不辞。”

张之及将手一指定王朱慈炯:“这位是定王朱慈炯,掌握着咱们大明的生死未来。现在,我将你们转交给定王殿下,希望你们对定王如对老主。”

五百人毫不犹豫的转向朱慈烺,再次一起单膝跪倒:“参见主人,但凡所命,无有不从。”

这才是吕谋在这个世界上,真正属于自己的一批死士。

吕谋当即下令:“本王将给你们足够的盘缠使费,明天天一亮,立刻出发散向四周,仔细侦查流寇各股动态,及时回报。”

五百人毫不犹豫的轰然应诺。

就这简单的一个任务安排,就让张之及,再次对这个小王爷刮目相看。他看到,定王知道这支队伍的最恰当的用处,而不是用来保命。

定王,可比他那刚愎自用的老爹,还有那个文弱的太子强多啦。

离开英国公府,走在街上,吕谋不由再次皱起眉头。

虽然锦衣卫又出现在了大街小巷,抓捕散布留言者,抓捕流寇奸细,努力的稳定民心,但并没有起到什么实际的效果。

街上行人,一个个脚步匆匆,面露惶恐。时不时的看到有百姓,大包小包的一家或坐车,或步行,成群结队的出城逃难。

而各个商家,也关门闭户,门板紧闭,更有老板指挥着伙计将货物装车:“快快快,流寇就要来啦,京城已经不保,快装车,去乡下避难。”

整个北京城人心惶惶,都认为北京必将不保,整个一末日景象。

有钱有兵还不行,必须还要稳定民心,向百姓军民,显示我爷们死保京师的决心。

但崇祯这几年,实在寒了天下百姓的心,信誉人设已经崩塌殆尽,用什么办法收拾人心?

上一章目录+书架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