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这种夸大其词的奏章,就要懂得统计了,不然的话,杀敌三万肯定是大功,正牌的将军一职是少不了的。
大乾国算得上最顶层的将军,一句话概括就是四镇四平四征将军。
四大镇国将军,就是吴尚云陈虎之流。他们拥有龙符,可以调动境内壮丁粮草之类的。兵源补充也可以拥有,甚至在需要的时候,直接节制各地刺史。
这么大的权利,可以说是将军的巅峰了。至于大帅之类的称呼,也只有四大镇国将军可以使用,使用大帅这个称呼,就是为了命令调遣各地兵种。
如果从南境东境调集粮草,壮丁,或者是士兵支援北境的话。那么北境镇国大将军的身份,是指挥不了这些人的,毕竟这些人有自己的指挥体系,不可能临时打乱,这样是最忌讳的,不仅不能增强兵力,还会降低战斗力。
所以他们还需要单独划分出来指挥,这个时候,就必须要大元帅的身份才可以。
就像陈虎指挥勤王士兵进攻佛国一样,他就给自己按了一个大元帅的身份,这样一来的话,就有资格指挥整个联军了。
所以大元帅不是固定的将军职位,只是临时用来调遣的,结束之后,也就失去了作用。因此四境镇国大将军,就是最高的军职了。
四平将军,一般都是四大镇国将军的副手,或者一些德高望重的老将军之类的,这个数量不定,不是说正好四个。
一些军级或者卫级的最高统帅,很可能就是四平将军。北境有十一位平北将军,西境有七位平西将军,因为西境的战功比北境少。
四平将军,就是要平定四境纷乱的,也是协助四大镇国将军的。
秦勇虽然文武双全,但是同样都没有达到要求。毕竟他加入的时间比较晚,战功不够,因为四平将军,也算是军职的顶端人物。
而死去的陈恒就是平西将军,包括失踪死亡的那几位。
再接下来就是四征将军了,这个也有点类似临时升官,但是升官之后,要么改成四平将军,要么依旧保留。
可以说和四平将军平起平坐,也可以说比四平将军低半级。但是却都是同等品级的官员。
如果南境出现了一伙起义军,南境吃不下,战斗还在焦灼,就需要从其他地方调兵帮忙。调兵可能是一卫或一军,那么这个将领如果没有达到四平将军,为了方便他指挥,就会封他征南将军。
成为了征南将军,他就可以制定作战方案,收拢南境溃兵之类的。就算是溃兵当中有四平将军,也需要听从征南将军的指挥,就是为了防止支援的人职位太低,被其他人限制住手脚。
至于四大镇国将军要不要听从,这是不可能的。因为四大镇国将军很可能已经是大元帅了,你就算是支援,也要听从元帅的调遣。
战事结束之后,那么这个立功的征南将军,很可能就会转成四平将军。要么依旧继续保留着四征将军的职位,不过实权没有任何的增加。
也有很少又恢复原来军职的,这一类是没有立功,甚至还有可能犯了错误之类的。
这就是最高级的四镇四平四征大将军,再有就是低级将领了。
因为除了这些之外,还有很多很多的正牌将军,却都是杂牌。名字是多种多样,数量更是非常的多。
不过这些都只是将军,而不是大将军。毕竟大将军不是随便叫的,也只有四镇四平四征可以光明正大的叫做大将军,其他的只能称作将军。
例如卫将军,中郎将,勇武将军,忠武将军等等,数不胜数。这些还算是好的,因为这些虽然只是将军,不是大将军,但是好歹还有名号。
再接下来还有没有称号的杂牌将军,统称为偏将。这不是一种副官的意思,而是一种军职,为了区分的原因,一般都会加一个姓氏。
其实一些不清楚称号的正将军,也喜欢用姓氏称呼,现如今管理的不严格,所以在称呼面前,多多少少也放宽了限制。
依旧拿秦勇来举例子,他是一名卫将军,因为他掌握一支卫军。大家称呼他的时候,应该说卫将军之类的,以显示亲切和尊重。
但是一名偏将他姓秦,可以直接叫他秦将军就可以。不要一直提醒人家,叫人家秦偏将,这是一种很不礼貌的行为。
不过现在比较开放了,没有那么多的讲究。秦勇即使是卫将军,但是大家直接叫他秦将军,也不是不可以。
毕竟人家可能知道你是将军,但是却不知道将军的称号,只能用这样的姓氏加“将军”二字来形容也是被允许的。
将军下面就是校尉,虽然一些巴结的人,也会叫校尉为将军,算是一种领导的统称,但是毕竟不是官方认可的官职,属于口头上的称呼而已。
再接下来就是百夫长,什长等等。
所以统计比较好的,处理朝政的时候,要懂得睁一只眼闭一只眼,还要会权衡利弊才可以,毕竟这样的不在少数,也算是给全体士兵请功,不能寒了军心。
所以张瑞鸿给的建议:低升高奖。
就是那些低级的将领,可以一定程度上升个一级半级,算是对士兵勇敢作战的奖励。
是那校尉的战绩,如果真的杀敌三万,完全可以升为正将军,也就是带有称号的。可是明知道他夸大其词了,就不能这样做了。
毕竟这样的话,各地将领都会有样学样。对于校尉的功劳,可以把对方的功劳打个折,按照四五千来算差不多了。
这样的功劳,升为偏将都有点勉强,更不要说正将军了。既然不能升职,那就奖励物品好了,或者直接发圣旨表彰。
同时负责发圣旨的太监,拥有监督的权利。就是调查真相,光明正大的去调查,以给他们压力,不敢继续再这样做了。
兵痞自古以来就比较难以约束,而且还几乎都相互认识,甚至相互隐瞒。如果没有把战败变成胜利之类的,忍一下就过去了。
毕竟即使有夸大其词,也算是胜利,没有失败就需要奖励了。
而且给的更多的是嘉奖,并没有升官。同时暗地里找他们的上官,毕竟校尉上面还有偏将,正将军,大将军等等,进行隐晦的敲打。
皇帝刚刚嘉奖,不可能说是皇帝卸磨杀驴吧。皇帝的圣旨不要面子的吗?所以做坏人的机会,就留给那些上官去做。
他们敲打的时候,不可能还说是皇帝的意思的。而且你是上官,有必要跟自己手下解释嘛。如果你说出来是皇帝的意思,手下闹起来了,把这件事揭穿了的话,皇帝肯定是不会承认的。
毕竟皇帝都已经嘉奖了,怎么还会私下里警告。肯定是那些上官犯了欺君之罪。
除非那些上官之类的傻,才会把皇帝给供出来,不然他们只能以自己的名义去敲打。而且还只是敲打而已,又不是剥夺了你的嘉奖,毕竟敲打都是私下里进行的。
这就是张瑞鸿给周易教导的处理朝政奏折的手段之一,听起来有点蔫坏蔫坏的,但是这却是一种默认的手段之一。
毕竟五千杀敌三万,怎么想都觉得不正常。所以在实际算功劳的时候,都要进行打折,还要大打折扣才可以。
一般只有一层到三层左右,就要看皇帝自己的判断了。听起来有点像是做生意一样,但是不这么做的话,他们今天敢报三万,明天升职了,他们就敢报十万,毕竟野心是很难满足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