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大夫,养邑三百户,仁爱荣誉勋章。
下大夫的任命当然还是得王命,这只是我跟赵何在战前商量好的授权极限。养邑三百户我也会同时申请,若是赵何不捨得,就只有从我的私邑里出了——娶个好老婆果然可以少奋斗二十年。
仁爱荣誉勋章就简单多了,考虑到现在人不习惯在胸口上挂东西,而且纱衣也压根挂不了东西,所以我让人用黄铜打造了一面金牌,正面是个朱鸟——赵室的图腾,背面刻着授予此勋章的时间、缘故,以及勋章编号。
与金牌相配的还有册书,正本给本人,副本在王室守藏馆。等泮宫的大图书馆建成之后,王室守藏馆里的所有文档都会抄录一份存在泮宫,到时候任何人都可以在大图书馆查到。
金牌的直径有三十公分大,可以挂在车上,回家则可以挂在正堂,十分气派。
中国历史上第一枚勋章就是因此诞生的,并且成为独一份。因为在给他授予勋章之后,我在战地完成了勋章体系的建设。武功分为九档,每当三等。为英杰、骁勇、果毅勋章。文功一样是九档三等,为文政、经济、孝廉勋章。
最高一等不拘文武,授予对赵国有杰出贡献的人物,每二十年评出一枚,只授予在世者,不能追授。
名为:国士无双章。
凡是悬挂此勋章者,可以用诸侯仪仗。
这枚勋章我已经内定了。
勋章细则发下去之后,让将官士兵都十分激动,因为二、三等果毅勋章基本就是为士兵准备的,凡是受伤挂彩者、斩获良多者、身先士卒者、率先登城者,都可以获得这勋章。有此功勋者,日后能够优先被任命为地方三老,见官不趋。
凡是受伤截肢的,必定给二等果毅勋章。如果能编个让人感动的故事,一等果毅乃至三等骁勇勋章都不是不可能。
虽然我没有建立勛田制度,但是却建立了军功入学制度。凡是有志于学的受勛者,都可以免试进入泮宫学习,国家承担学费生活费。如果实在学不出来,公室也会安排力所能及的工作,给他娶妻,养他儿子直到缚籍。
这些事其实早就可以做,我故意放到战场上,就是让这些出征的人安心。军营是个很神奇的地方,全是男人,阳刚火壮,这个时候颁布这些安定军心的政策,就像是往火里添柴,越烧越旺。
只有先把人放在一个缺乏安全感的地方,然后给予希望,这些人才会死心塌地跟着你沖。用兵大家收服人心,乃至后世的传销、保险、高考……无非都是这个套路。
廉颇大概是最能感受到这种士气高涨的人。还没等到我的中军与他前军汇合,他已经传来占领平邑城,活捉县令国欣。
战报写得很详细生动,显然是我派去的书记们执笔,廉颇签字。如果去掉文学修饰词,这份战报其实很简单。廉颇前军先锋营在三日前抵达平邑县城,大军围城,招降不果,于是蚁附攻城,死伤三百余人,未果。乃连夜精选材士,黎明时以云梯攻城,一鼓而下。
「……前军将颇身先士卒,跳荡登城,斩首十余,卷刃再三,披创二十四。众材士战克倍数之敌,死者十之五,而无一背刃者。……」
战报里如此介绍。
等我的中军营帐到了,我命令嘉奖前军,犒赏羊百头,兔五百只。当夜攻城材士,死者进二等果毅勋章,生者进三等果毅勋章,伤者加赏奴隶五人,残者十人。各级军官酌情记功,由前军将报上来。
至于此战的指挥官前军将廉颇,我令人持我节钺召其入中军营参与聆讯。
聆讯官由我、白起、韩彬组成。
主要缘故是敲打廉颇,也是为了日后让赵国将军们形成爱惜兵力的好习惯,战死的人太多了!
「廿六日,我下令蚁附攻城。」廉颇见阵势不对,之前的得意一扫而空。
「在攻城前是否查探敌情?」我作为主训官,就如同回到了法庭上一般,「是否非蚁附不可?」
蚁附攻城顾名思义就是如同蚂蚁一般附着城墙,攀援攻城。这种攻城模式是现在主流的攻城方式,缺点在于死伤太大。
「查探过,」廉颇答道,「平邑地形与城墙之事,末将皆亲自领人考察。也收买了乡间,询问故水道之事。秉元帅,此事皆在战事日志中详录,请明察之。」
廉颇的战事日记已经由他的书记官带到了中军帐,现在中军书记们正在检查格式是否符合标准,内容是否有疑点。他们的聆讯在另外一座大帐之中,所以等会我才能知道结果。
「之所以蚁附,」廉颇道,「非蚁附无以得知其守城决心与兵力分署,也就无从择弱者处下手。」
廉颇此战攻下平邑,伤亡约在八百人上下,蚁附攻城时只折损三百人,还有五百人是在选锋材士登城、以及其后的城中巷战折损的。这事很不符合常理,照道理说蚁附的伤亡总是最大的。
对此,廉颇解释道:「材士登城之后,一度没有联络及时,策应不急,故而损失惨重,险些被打了下去。」
「你们用的哪种联络?」
「天灯与阴符并用。」廉颇道,「当时城头火光大作,策应没有看到天灯,直到接到阴符方才攻城。」为了解决现在的沟通不便问题,我在原来的鼓号系统上新加入了孔明灯、旗语等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