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页

早在商鞅之前秦国就有军功爵这个说法,不过这些爵位并不普及,更多的还是以周公所制的「五等九级」爵位为主。周公将贵族自周天子之下分成公、侯、伯、子男四等,这四等可以享受封国,为封君。封君之下是卿、大夫、士。最早的卿也是三级,后来只称上卿,表示地位尊崇。

按照周礼,士食田,大夫食邑,卿食国。后来卿族势力庞大,别说食国,甚至能够废了正牌封君取而代之的——三晋赵魏韩和田齐。

商鞅精明的地方就是将食田的士由三级扩充到了九级,从一级的公士到九级五大夫。玩过网游的人都知道,哪怕最烂的一款游戏都有死忠,为什么?因为升级!

我一天一级,玩得不亦乐乎。你一年一级,是不是会很胸闷?把升级要求降低,级别增加,所有人都有个奔头,自然乐此不疲。所以同样都是食田四百石的上士,秦国人一年升一级,九年时间过得幸福惬意。六国人升到上士,九年中只享受了两次升职的乐趣,只能用「熬」来形容。

公孙起的左庶长是第十级,相当于列国的下大夫。这一级爵位开始就不能用首级来升了,也不再食田,而是食邑。食田的事由司徒负责,食邑的事却是要由丞相呈报国君才能批准的。

「所以你现在既没有食田,也没有食邑?」我问道。

公孙起萧瑟一嘆:「的确如此,不知道什么时候才能再打仗啊!」

你妹!这就是典型的秦人思维!一帮军国主义荼毒下的可怜灵魂!

「我打仗还不错,」公孙起道,「比吴起强一点。」

我虽然不是吴起的粉丝,但是不代表我能容忍你的狂傲。

「当年吴起奔魏,」公孙起端起碗喝了一口酒,斜眼看我,「李悝说他堪比司马穰苴,你说呢?」

呃,我第一次听说这话。李悝那鸟货拿了吴起的贿赂吧!

司马穰苴是谁?他可是承上启下的一代大兵家。如果说兵家有两座高峰,那么无疑是《孙子兵法》和《司马法》。《孙子》是狭义兵法的巅峰之作,《司马法》则是古今兵家的集大成之作。

当年为了让田穰苴获得出头的机会,晏婴甚至还杀了齐国三个勇士。

当时齐国名将田开疆,与田穰苴同族。此人有万夫不当之勇,曾率齐军大败徐军于蒲隧,杀徐国大将嬴爽。徐国国君大惧,忙遣使至齐求和。附近的小国郯、莒等国君皆来朝见齐景公,尊之为霸主。除了田开疆,景公手下还有两个壮士,一叫古冶子,一叫公孙捷,与田开疆并称「三杰」。相传古冶子曾入水斩鼋,公孙捷曾赤手杀虎,都对齐景公有救驾之功,因而被齐景公视为亲信。

说起来这也是人的心理。有些人觉得手下小弟的武力值越高越好,有些人却觉得成天有这么三个武力值max的怪胎在面前晃荡很可怕。齐景公就是后面那种。他身边还有一个晏婴。晏婴在齐国的地位可以与管子相较,在我转世来的这个时代经常听到「管晏之才」。作为一个智力过剩人士,晏婴很简单就让景公相信不除掉那三个人会有祸患。

问题是如何除掉武力值这么高的三个傢伙呢?得出动多少军队呢?

晏婴说:两个桃子足矣。

于是齐景公送了两个桃子给三杰,让他们三人之中功劳最大,武力最强的两个人吃。

结果大家都知道,我们多了一个比较少见的五字成语,经由诸葛亮先生十分喜欢唱的一首歌而流传千古:

「步出齐东门,遥望荡阴里。

里中有三坟,累累正相似。

问是谁家冢?田疆古冶子。

力能排南山,又能绝地纪。

一朝中阴谋,二桃杀三士。

谁能为此者,相国齐晏子。」

……

晏婴杀了这么三个勇士,就是为了给田穰苴扫清道路,让他成为抵抗燕、晋大军的统帅,最终官拜大司马,成就了我们说的司马穰苴。

「吴起只是学到了司马穰苴的皮毛罢了。」我说道。

公孙起连连点头:「你也这么认为吧!他只做到了爱兵如子,却也只是妇人之爱!」他说的是吴起卧不设席,行不高车,与士卒同餐饮,有时候还为士卒吸脓。我微微点头,给士卒盖盖被子什么的还行,吮脓吸疮什么的口味太重,吃不消。

虽然我的确这么觉得,但不能让公孙起那小子得意啊!「不过吴子在战法上却的确将孙子之学发扬光大。」我道。

「应时而已。」公孙起不乐道,「扎营、击敌、避让、斥候,这些岂是他独创的?只是运气好让他先说出来罢了。」

「吴起在魏的时候,与诸侯大小战七十六,无一败绩。」我斜眼看了他一眼,道,「你行么?」

公孙起大笑,将那些与吴起对战的诸侯一一列举,从国势到军力,分析得头头是道,最终得出的结论不是吴起太强,而是诸侯太弱。虽然公孙起的嗓音不怎么好听,但是他说这话的时候充满了自信,节奏感很强烈,让我都忘记吃肉喝酒了。

「更何况,吴起自己说的,」公孙起喘着气,喝了口酒,「天下战国,五胜者祸,四胜者弊,三胜者霸,二胜者王,一胜者帝。他在魏国打了多少仗来着?」

「他这话只是知兵非好战的意思,警戒君人者而已。」我惯例抬槓,「魏国处四战之地,若是没有吴起,恐怕早已经和韩国一样沦为下国了。」

上一章目录+书架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