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制(总督的尊称),既然建奴都在博野一带活动,我们身为大明王师自然要拯救百姓于水火之中,只是建奴狡诈不可不防,一定要谨慎从事。”
作为被卢象升器重又有与清军多年交手经验的吴三桂,听到卢象升准备北上之后不好直接反驳而是委婉的提醒。
“吴将军何必涨敌人士气灭自己威风,那李信能打败阿济格,我们就不能打败多尔衮吗?将军不会是只能打流寇不能打建奴吧?”
听了吴三桂的话还没等卢象升说话,就有人站了出来阴阳怪气的表达了不同的意见,卢象升转头看去原来是河南总兵左良玉麾下参将高杰。
高杰自从给李自成戴了绿帽子拐跑了邢氏之后,为了立功也为了不被李自成清算,打起仗来格外卖力。他所领的部众原本就是流寇中的精锐,打起来也比普通官军能打。
这一支由流寇改编而成的兵马唯一的缺点就是喜欢劫掠百姓,但是这在左良玉那里都不算事,因为左良玉自己也喜欢放纵手下抢掠。
这样一来高杰在左良玉麾下混的是风生水起,很快变成了左良玉麾下最能打的将领,两人的关系也极为融洽,左良玉更是表示将来愿与高杰结为儿女亲家。
左良玉对高杰的纵容让本就心高气傲的高杰更加目中无人,在之前河南的战场之上他多次与高迎祥等旧日朋友血战,更是不服卢象升对吴三桂的看重。
现在见吴三桂有怯战的意思,不由忍不住出言嘲讽,而其他人包括左良玉、左光先等人都不开口。他们不开口的原因又各不相同。
左良玉是因为高杰是他的心腹,他自然支持高杰,加上卢象升对吴三桂的看重也让他不满;而左光先是跟随李信多次击败后金,觉得建奴没啥了不起。
其余像刘良佐、杨国柱等人一来是与建奴交手的少,二来是不想得罪人所以大家都选择了沉默不语。
“吴某从军以来打流寇,打建奴,也没有从过贼不知道怕为何物?”
吴三桂听了高杰的话之后,冷笑了一声当即反驳,他的话里暗中嘲讽高杰曾经当过流寇,而自己是身家清白的官军。
“你什么意思?!别人怕你们辽镇,我高杰可不怕!”
“好了,不要吵了!”
卢象升看到高杰气的要拔刀,当即大喝制止了吴三桂与高杰的吵架,对于手下的这些大小军头,卢象升也实在是有些不知道该怎么约束他们。
在河南战场之上打流寇的时候这些人互相吵架争功,自己稍微不注意他们的部下就劫掠百姓,让卢象升头疼不已。真正让卢象升放心的是左光先所部,可惜人数太少了,需要的钱粮又是最高的。
原本卢象升看到左光先所部人数不多却需要那么的钱粮,以为是左光先本人贪墨,等他去左光先大营查看了几次之后才明白其中的原因。
别人都是拿了军饷养家丁,左光先所部根本就没有所谓的家丁,全体该多少士卒就是多少士卒,消耗的钱粮自然要多。
另外,左光先所部的军纪也让卢象升看着赞叹不已,当他听左光先所说这些都是从李信处学来的时候,卢象升对这位登莱总兵不由敬佩有加。
“这样吧,左光先将军领兵作为先锋先行往北探查情况,吴将军领兵向东北铁灯盏方向警戒护卫大军侧翼,其余人随我一同后续跟进!”
“遵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