裴寂和刘文静在太原城外三十里郊迎凯旋的大军。
进城后,李渊宣读了这次西河郡之战的论功行赏名录。许央发现,居然没有自己的名字。
想来唐俭不至于会故意将自己的功劳抹了。
许央仔细想了想,这份论功行赏的名单里,同样没有李建成、李世民和柴绍。
这时候许央想起来了,他自己…~居然算成李家人了。
原来,当初所谓的结拜,就是为这时候准备的?
许央本以为结拜就是个结拜,无非是有个名头而已。
想那李世民,杀亲哥哥亲弟弟都没手软过,杀亲儿子也是如此,怎么会在意什么结拜?
当然,那是以后的李世民,是经历了无数事件,遭受了现实毒打后的李世民,不是现在的李世民。
许央还是能看出来,李世民跟自己结拜时,绝对是发自内心的,是真诚的。
许央也确实需要这样一个名头,以便他在将来做一些事方便。
可是,如果这个身份会导致李家不奖赏他的战功,那就得不偿失了。
许央还是知道的,虽然李渊李世民都够狠,够毒,对于帮他们打天下的,都还是做到了仁至义尽。
最起码,不杀功臣这一点,所有君王,唯李世民一人。
若是因为结拜一事,永远不算自己的军功,那才是真的无处喊冤了。
一个不是皇家人,除了军功都以外人待,还真不是什么好事。
“许郎君,恭喜!老夫录军功,将你定为首功,大朗二郎都是准了的,偏偏唐公给你赏赐,这是何等的荣幸。”
许央倒是没在意唐俭自称老夫,快四十岁了,自称老夫也够格,可听这话,好像不赏赐倒成了好事。
“唐参军,你这话我有点不明白。不过,定我首功确实过了。那一战,我几乎没出什么力,没斩首一级,没冲城,不赏赐也是应有之义。”
“许央你真这样看?”
唐俭的话让许央疑惑,都不喊郎君了,直接就是许央:“唐公,到底是几个意思,不妨说说,也让小子明白。”
“你若是真的这么认为,我都不知道该恭喜你还是恭喜唐公。”
“许央,连我唐俭这样随军走一圈的,唐公都给了赏赐。你别跟我说你临时做的那个投石机对那一战没影响?别跟老夫玩虚的。”
“唐公给了赏赐,就说明一事就是一事,互不相欠。而你,本该是首功,唐公却只字不提,难不成唐公不怕伤了义士的心?”
“非也!唐公不是有功不赏的主公,是觉得钱粮的赏赐不足以酬你之功劳。如其这样,倒不如不赏。但是,你的功劳是明显的,唐公又如何不会记得?”
“让主公记着,欠着人情,这难道不该被老夫恭喜?”
看着唐俭拂袖而去,许央朝唐俭的背影拱手。
后世记载,这就是个对大唐无比忠诚的主,想不到从现在就开始替主子费上心了。
若真的是这样,倒也说的过去。可许央总觉得似乎不是那么回事。
“许央,父亲说咱兄弟一体,你的赏赐由我做主了。我深以为然,就接了……”
李世民一边伸手邀请许央坐下,跟他并排坐下,一边说,盯着许央看。
许央也转过头看着他。
“不能封邑,不能赏爵,就连你这个右路副将都没品没级,破城的首功该如何赏赐?钱财布帛吗?府上的都给了你,都不够酬功的!”
李世民到底没有继续跟自己兜圈子。
“所以,我跟父亲说,你的事我担着。”
“长安传讯,代王杨侑着令宋老生主霍邑军务,率两万精兵就驻防在霍邑。”
“而屈突通也已经带兵北上,进驻河东郡。也就是说,我们挥师南下,即将面对大隋至少五万精兵的阻拦……”
许央组织了一下语言,脸色也轻松了,不再郁闷:“二哥,什么赏不赏的。”
“大哥和你,包括柴大姐夫,不也没有任何赏赐吗?大人这般,这是在抬举我,我又岂能不识趣?”
李渊绝对是腹黑男!狗日的玩阴的。
许央已经明白了。
从第一次见自己在雀鼠谷的表现,李渊就知道,自己在他们这一路义军中,绝对是武力值超群者,也就意味着,自己必将对他的事业助力巨大。
从起事之初,一直到李渊他建国,把整个天下打下来,战功累积很可能到一个惊人的地步。
李渊绝没想过封异姓王,自己这岁数,必将会出现封无可封的地步。
怎么办?这老儿就想到了让自己跟李世民结拜,一定程度上成了他家的人,就享受着他们子弟的待遇。
无非是一个亲王的结拜而已。
许央不信唐俭看不透,就是李世民也绝对看得透。
“许央,待天下平定,该你的,父亲总不会吝啬!”
果然,他李世民也是清楚的。他的眼神,他的神情,以及说的这些风马牛不相及的话……
好吧,能让李世民带着歉疚,也算吧。
而李世民也该从这个问题上想到一些吧?最起码这是在预示着,他没有机会登大统了。
两个郁闷的人,两个被李渊设计的人,再没有多话,就喝闷酒。
这算是李世民一次成熟道路上的历练吧?他要比自己郁闷更多,估计心疼的犹如刀割吧?
李世民说出第一句话,就觉得有些多余了。
许央的七窍玲珑心,又如何看不明白整个过程?
结拜、作战、赏功,连接的太紧了。甚至将结拜都当成酬谢许央袭杀突厥,离间突厥和刘武周关系的赏赐了。
李世民心里还有一丝期望,或许父亲是真的在等大事成的时候吧,倒那时候犒赏许央,再怎么也不为过。
时间很紧,西河郡凯旋回归没几日,就又迎来了一次议事。
李渊立于台阶下,亲自迎接每一位来议事者,等许央过来,李渊还向前两步,会心的拍了拍许央,有种我很欣慰的意思。
“本以为西河之战后,河东之地义士会闻风而来,至今为止,只有两拨人马有反馈,等我们南下时归顺我们。其他,都还在观望。”
李渊没有太多赘述,很直接。
这话让李建成和李元吉有些尴尬了。毕竟,他俩是早早就放出去招揽这些义士的。
“父亲,当初都是说好的,只要咱们大军发动,他们必将响应归顺。”
“只是,我们不是至今还没南下嘛?想来他们心存疑虑,不敢来太原城,毕竟咱还是打着大隋的名头,他们是反叛者,是盗匪。”
李建成似乎懂他爹指东打西的做法了,李元吉不懂,这话说的像建议,又像争辩。
“唐公,我以为,他们应该是想看看咱们能不能出河东!如今宋老生驻霍邑,屈突通防河东,五万精兵。恐怕是他们也对我们南下存在怀疑吧?”
这一次,裴寂没有让许央再截胡了,很配合着就把李渊的意图说出来了。
反正,许央是这样认为的。
“我们本来就是要南下的,只是没料到代王终归是不相信檄文。看来南下是必定要有恶战的。”
许央这一次一言未发,李世民也没有。本来这就是定好的,李渊总要玩这么一出。
忠于决定挥师南下了,太原周边已经绝对稳定了。
李渊让李元吉留守太原,委托刘政会暂摄太原县政务,辅助李元吉驻防太原。
李渊亲自主中军,裴寂、柴绍、唐俭于中军辅助。
李建成率左路,刘弘基为副将,殷开山辅助;李世民领右路,许央还是他的右路副将,段志玄辅助。
这几乎是李渊能动用的最强力量了。当然,许田和许江属于许央的亲卫,没划入大军的将领中。
李渊大军于大业十三年七月底,从太原开拔,挥师南下。
同时,再一次委托刘文静北上,不管是向突厥示好,还是扯皮,目的是想让突厥在自己挥师南下时,不要抄了自己的后路。
这一次,大战略目标是直指长安,小目标是彻底拿下黄河以北,也就是整个后世山西的区域。
战术是闪电战,速战速决,设想以最快的速度拿下长安。
目前李渊部属五万,左中右各一万,留守太原两万,以确保太原不失。毕竟,所有将士的家眷都还在太原。
大军严格执行日行五十里便扎营,稳步推进,不至于出现劳师远征,师老兵疲的情况。
虽然三万大军中有五千老卒,李渊还是相当的谨慎,适当考虑了新招募军卒的情况。
四百里,整整行军九天才到了霍邑城北二十里。
天不作美,从两日前就开始下起了连阴雨,一直持续下了三天,仍然没有要停的意思。
泥泞的道路给大军造成很大的烦扰,不管是行军还是扎营,都是在泥泞中。
“这狗日的天气!”
这样的牢骚不止是许江发,只不过是许央只能听到许江的牢骚,还特频道。
许央也烦。
这时候的行军作战,有时候真的看老天的脸色。
就说现在,他们的大军,已经濒临难以作战的地步了。
先不说攻城器械在泥泞不堪的城下能不能使用,就连将士们的箭矢,都泡软了,根本就没法用。
所有人都是湿漉漉的,持续的阴雨,衰衣根本没用,雨水都透过盔甲缝隙,将整个身体浸透了。
人、马、军械,整体状况都不容乐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