晨曦间,有一清瘦少年早早起床,来到了溪水边。
少年放下背后的竹篓,取出了一块磨刀石,一根被打磨得锃亮一尺长铁条。
少年用手舀上溪水,打湿磨刀石,开始磨一尺铁条。
这是少年与父母亲的约定。
当有一天少年能将这根一尺铁条磨成剑时,就可以离开村子去找他们了。
少年姓吴,名昊。
村里的某个读书郎,打趣吴昊,说他姓吴,名昊,字日天。
吴昊的爹娘在他五岁时,就离开了村子。
吴昊这些年,都是靠着吴家村的本家们照料着,可以说是吃百家饭长大的。
吴昊用心磨着剑,十年下来,磨刀石都不知道用坏多少块了。
幸好,吴家村旁的这座小山里,就盛产这种磨刀石。
磨刀石坏了,吴昊进山里再挑一块好的就行了。
这山上产出的磨刀石,远近闻名,十里八乡的老农民们都用这山上的磨刀石。
用这磨刀石磨过的刀是特别的锋利,不说削铁如泥,砍个牛骨什么的,是绝对不会崩刃。
有生意头脑的村民,还会特意上山挑好的磨刀石,专门用来磨菜刀。
再隔三差五的,将磨好的菜刀送到县城集市上去卖钱。
咔嚓!
吴昊脚下的磨刀石碎裂。
“又坏了,今天进山,一定要多挑些好的石头回来。”
吴昊沿着溪水,往小山前进。
这座山名叫剑把山,说是从天上掉下一把剑,剑刃刺入大地,就留了一小截剑柄在外面,所以才叫剑把山。
剑把山的四周都有一个村子。
东边是吴昊住着的吴家村,西边叫王家村,南边是郑家村,北边是秦家村。
日上三竿,吴昊从剑把山上下来,挑了五块不错的磨刀石。
并不是吴昊找不到好的磨刀石了,而是背后那竹篓子承重有限,再放多就要垮了。
“小昊子,又去山上捡石头了。”
吴昊正好碰到从溪边洗衣服回来的隔壁家胖婶娘。
胖婶娘抱着木盆远远的就看到了吴昊,就站在原地等他。
“磨刀石用完了,就去山上再挑些。”
吴昊笑着答道。
“今晚,来我家吃饭,婶娘家要杀鸡!”
胖婶娘笑着说道。
“是沐春大哥要回来了吗?”
吴昊激动的问道。
胖婶娘十分肯定的点了点头。
“我一定会去的!”
吴昊高兴的答应下来。
吴沐春是胖婶娘的长子,大吴昊四岁,是村里少有的读书人。
吴沐春三岁就能写出自己的名字,《三字经》更是读的朗朗上口,没人教没人管,就自己翻书竟然就学会了。
无师自通在十里八乡里流传了一段佳话。
吴沐春十二岁开始就到镇上去读书,晚上就借住在一位吴姓本家那里。
...
吴昊父母刚离开的那几天,吴昊晚上一个人都不敢睡觉。
还是吴沐春主动过来陪着吴昊。
在那十天半个月里,吴沐春给吴昊撑起了一片天。
...
回到家中,吴昊将自己早就准备好的礼物拿出,是一竹制的书箱子,吴昊用心擦了好几遍,保证书箱子干干净净的,没有一丝灰尘。
平日里,吴昊除了每日磨剑。
剩下时间就用来编麻绳、编草鞋、做竹篓子...拿去换些小钱维持日常用度。
还有就是遵守与吴沐春,每日看半个时辰的书,多认识些字。
吴沐春每次回村,都会对吴昊考核一番。 28672/110973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