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 月 9 日,华国第一家比特币交易所“比特币华国(BTCC)”成立。
回首未来,这家由高中生创办的交易所曾经如日中天,占据国内加密货币市场 80%的交易量,与此时的海外第一交易所并为一时瑜亮。
然而风水轮流转,多年后,BTCC、火币、OKin 三大交易所此起彼伏,曾经二线的币安后来居上成了全球最大的加密货币交易所,而最早的 BTCC 则落了个交易量大跌并转手卖出的结局。
即便很快就会因为监管而没办法在国内开展业务,李耕知道,交易所仍然是一门好生意。按照币圈的说法,往后的几十年内,交易所都会是整个区块链领域最大的价值捕获者。
比如说 BTCC 这家后来市场份额下滑严重的交易所,其股份的转让,依然让几位离开的创始人轻松实现财务自由。
但是这趟水,最起码现在李耕并不想沾上。
对于他这样的投机客来说,默默囤币就是利益最大化了。
距离比特币第一次突破 1 美元的二月份已经过去了五个月,今天币价上涨到了历史性的 30 美元,算起来李耕的投资也至少翻了三十倍。
不过这也是整个 2011 年的最高点了,接下来的一两年以来,等待比特币的是漫长的低谷。
如果李耕愿意的话,他可以做个 T 小赚一波,只是他显然没有心思这么折腾,对于比特币在这几年的具体走势也不可能那么了若指掌。
所以不论是 BTCC 成立还是币价的信息,他都看得风轻云淡。
倒是此时比特币在国内也渐渐有了一点热度,中文互联网上开始零星能看到一些技术相关的博主讨论。李耕大小算是个 V,很多当时有记忆的网友想起了他年初的微博,也不知道被谁转发出来后,多了不少留言。
“就快两百块钱了,博主多少钱入手的,是不是发财了?”
“大哥,听说比特币国内有交易所了,现在入场合适么?”
“哇,好后悔当初不相信一路大佬,大佬求带飞!”
“这博主有点东西啊,粉了!”
还有人直接之前那个准备跟着李耕买的“写代码的小强”,问他到底有没有买。
……
翻看了一下新的评论,李耕还是没有按耐住装那啥的心理,自己又转发了一次,上面写着这么一句话:
“前途是光明的,道路是曲折的。【钻石】【举起双手】”
文字部分没什么好解释的,今天过后比特币进入第一个且相当漫长的下降通道,整个加密货币市场的春天还得再等两年,就是后面由两个 emoji 符号组成的双手托举钻石有点意思。
这个被称为钻石手(Diamond Hands)的 meme(模因)来自 Reddit 上大名鼎鼎的投资群组华尔街赌场(WallStreetBets),它表示投资者不会在价格大幅波动的时候因为恐慌而抛售所持有的资产。
以钻石手相对应的是纸手(Paper Hands),它用来描述一遇到麻烦就抛售的投资者。
为什么是钻石手?
可以有两个解释,一是有压力才能铸造钻石,所以如果你在压力面前保持坚定,你的投资就会增值。另一个解释是钻石以坚硬著称,因此无论如何钻石手都会继续持有投资。
当然也有可能并没有太多的深意,很多流行的 meme 都不过是创造者的一时兴起。
WallStreetBets 可能很早就开始使用这个 meme 了,不过可以确定的是,直到 2021 年的游戏驿站(GameStop)事件中它才开始流行开来。
然后,它开始在加密货币爱好者中流传,毕竟这个市场是如此的动荡,与钻石手简直是天作之合。
币圈一天,股市一年。
2021 年加密货币一度大跌,特斯拉持有的比特币市值几近腰斩,马斯克就曾在 Twitter 上发出钻石手符号,暗示坚定持仓。
当然马斯克这段位还是逊色了一点,隔天咱孙哥一出马,就“拯救了币圈”。
这些都是后世的事情,在现在这个时间节点,还没有人能理解李耕的钻石手,少数看到的人,也不会在意这句话背后的两个表情符号。
只是他再次把微博转出来后,底下的讨论得就更热烈了一些,说什么的都有,看不懂和将信将疑地人依然占了绝大多数。
而且这还是最好的,很快比特币就会开始下跌,到时候,恐怕这些言论就不会这么友善了。老实说,李耕为了一时的痛快,装这么一个逼,往后付出的代价那可真不少。
他也没什么好不理解的,反而觉得很正常。
“如果你手里拿着一把锤子,看什么就都会像钉子。”
绝大多数人,总会习惯地以自己已经形成的认知去理解一切。
固执的认为区块链、数字货币都是庞氏骗局的先不说,但说一个上车的问题。
曾经,李耕在比特币几百块钱的时候卖飞了,从此再也没有等到适合入场的低点。
同样的,后世比特币涨到万元以上无数次震荡,有无数人希望再等来一次 3000 美元好让自己上车,再后来,这个数字是 30000 美元。
而这样的美好时光已经永远不会回来。
就像后世人们只能对着无聊猿 100 ETH 的地板价望洋兴叹一样。
技术、行业、时代、世界……
一切都在变化,不以发展的眼光来看待,你就是被抛下车的那一个。
除非你重生了。
那么,你就会拥有“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的、真正的钻石手。
……
加密货币的涨跌只是对李耕的生活没有造成任何影响,端午过后的周五,他终于再次出现在了比特泡沫的办公室,应对着蔡秋盈的疑问。
自从李耕把网站的合作邮箱交给蔡秋盈管理后,她就经常接到一些广告合作请求。
尤其是小飞线报,以它如今的体量,必然给大量商家带去了可观的成交量,有人主动找上门来,寻求联盟之外的合作完全不稀奇。
此前可以说小飞线报崛起的时日尚浅,人家摸不清楚底细,不愿意放下身段轻举妄动,现在网站快一年了,各方面数据还蒸蒸日上,上杆子抛媚眼的当然少不了。
但是迄今为止,这些合作都被李耕拒绝了。
主要原因有两点。
一是小飞线报现金流充足,虽然早已经接了广告联盟,但不少合作通常要求投放软文,要求很高的曝光量,这种性质其实多少违背李耕做一个公正导购网站的初衷。
二呢,还是之前李耕提到的,目前找上门的合作还没出现有相当分量的厂商,有些寄过来试用的,产品还不是很靠谱。
现在小飞线报还是积累口碑的时候,李耕并不愿意肆意消费用户的信任。
吴军老师此时尚未出版的《浪潮之巅》里有着么一段话:
“在广告业,做品牌广告有个不成文的约定,非常讲究门当户对,即拥有一流品牌的公司必须在第一流的媒体上做广告,即使一个二流媒体有着同样的受众群,一流公司也不会在上面做广告,因为那会影响自己的品牌。
所以,那些一流品牌永远不会在二三流网站上做广告。
这种结果导致2000年以前除了雅虎外,几乎没有什么公司挣到了品牌广告费。
至今,像宝洁公司虽然每年花70多亿美元做品牌广告但是从未在二流网站上花过一分钱。”
同样的有抱负的网络平台,也不会什么广告都接,至少在他们接第一个广告的时候如此。当年微讯朋友圈第一条广告是宝马,难道宝马是第一个找上门的么?
品牌调性向下兼容相对容易,反之则很难。
比如抖音从城市帅哥靓女下降到农村老铁没什么压力,而快手想要反其道而行就是不行。
比如淘宝可以做淘宝特卖,但是拼多多就很难获取中产以上的用户,即使花大价钱做了百亿补贴,但是离开补贴就是不行。
不过 6 万多人的直播间砍价不成功也是过于离谱了。
当然了,李耕也没有一定要拿小飞线报跟这些巨头平台相提并论,所以他跟蔡秋盈说了,只要产品内部试用满意,适当尝试做一点类似的合作,他也不反对了。
倒是他这一场耐心地说明让蔡秋盈慎重起来了,表示不着急,她一定会仔细审查所有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