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陛下想让臣打通一条海外贸易之路?就如汉时的丝绸之路一般?”
皇宫里,朱棣将自己的想法说了出来,郑和顿时吃了一惊。
其他大臣也是诧异非常。
之前皇帝陛下一直醉心于开疆拓土,从来没有想过要在其他领域发展。
甚至,在他们看来,皇帝派遣三宝太监远下重洋,是因为要去寻找建文帝的下落。
大臣们一直是极力反对的。
但是如今听皇帝的意思,似乎想要做一个重大的举措。
大家顿时心中开始思忖,这个计划的可行性,以及对大明的利与弊。
朱棣笑着点头:“没错,朕自安排你远赴重洋开始,除了想要将大明的威慑辐散海内外,另一个最主要的目的便是想要建立一条稳固的海上贸易之路。”
诸位大臣闻言,心中猛翻白眼:“信你个鬼,若是真的想要建立一条海外贸易路,在当时他们反对时,怎么不说出这个原因?”
“很明显,这就是刚想出来的主意!”
当然,这些话他们也只敢在心里吐槽一下,并不敢表露分毫。
否则,永乐大帝的屠刀可不是吃素的。
而朱棣并不知道各位大臣的内心吐槽,他继续讲道:“朕建立的海外贸易之路,首先得是我大明起绝对的主导作用!规则也必须得有我大明来制定,若是有某些蛮夷小国敢寻衅,你可当场镇压!”
“其次,我大明的铁器、军备物资、火铳、火药等物不在对外贸易之列,这条必须列入律法,严格管制!若是谁敢偷偷的卖,朕必当夷灭其九族!”
似乎见诸位大臣都被吓到了,朱棣缓了缓严肃的表情,说道:“也不是非得卖这些东西,你们看看在大汉时期,精美的瓷器和华丽的丝绸,以及茶叶等东西,都很受那些海外蛮夷的欢迎。”
“我大明也可以效仿嘛!”
“另外,我大明主要便是要将他国的盐铁之物交易回来,若是能够换到一些金银铜铁制品,那便更好了。”
朱棣慢慢将自己的想法以及要求说了出来,各文武百官和郑和等人,均是连连点头。
皇帝的考虑非常的合理。
铁器、火铳、火药等物,那是国家的战备物品,必须牢牢掌握在自己的手中。
他们可不想在身边多出一个强大的敌人!
于是,这次的相谈的非常顺利,君臣达成了共识。
这件事若是做好了,必定能够极大的改善大明如今的经济状况。
大明经济复苏了,民众的赋税也可以降低了。
将这些事情说完,朱棣便以想与郑和聊聊,将大臣们给敢走了。
诸位大臣出了宫门,并没有急着回家休息,而是高兴的拉着太子前往文渊阁,他们要商议一下,该如何把这件事办的漂漂亮亮的!
皇帝罕见的没有再谈北征的事宜,而是开始规划经济的发展,这使得他们很高兴。
他们恨不得马上替皇帝解忧。
另一边。
朱棣单独将郑和留了下来,郑和以为他想听他在重洋和异国番邦见闻到的趣事。
谁知,朱棣严肃的跟他说:“马宝(郑和本名),其实朕留你下来,是有更加重要的任务交给你去办!”
三宝太监闻言,顿时跪伏在地,恭敬道:“陛下请说,臣即便是肝脑涂地也将完成陛下交代的任务!”
朱棣微微颔首,道:“起来说话吧,也没那么严重!”
三宝太监起身,躬身在朱棣面前,静静聆听。
朱棣这才说道:“朕命你每到一处异邦,都要派人秘密探查。打探清楚哪些地方有肥沃的土地和金银铜铁矿!”
三宝太监顿时惊了一下:“陛下,您是想...?”
又是探查肥沃的土壤,又是探查金银铜铁矿,这很明显是想要将这些地方纳入大明的版图啊!
皇帝陛下不愧是马上天子,做的每一件事情都是想着如何开疆拓土。
三宝太监的心态从这一刻开始有了些许改变。
之前,他杨帆远洋,基本都是以一种路人视角去面对那些异国番邦。
对待那些弱小的国度,他也没有想过要发动武力侵袭等等。
因为那时皇帝陛下交代的任务是宣扬国威,和平建交。
但是如今皇帝陛下有开疆拓土的想法,那么作为臣子,他必须提前为皇帝陛下打探清楚,将那些异国番邦的实力了解清楚,将来皇帝远征之时,能够派上大用场!
朱棣还不知道三宝太监心中已经想了许多。
他回答道:“朕目前也没有确定这个想法,只是想要早做打算,将来也许会做出决定!”
他其实是刚刚想到了屯田制,于是突发奇想,能否进行跨国屯田?
用别人的土地,种自己的粮食!
然而,三宝太监却以为自己猜中了皇帝陛下的心思,心里顿时下定了决心,一定要好好的办好这件事!
端午看书天天乐,充100赠500VIP点券!
立即抢充(活动时间:6月3日到6月5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