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教授这副模样盯着地上的男尸,很明显就是和这男尸是老相识的表现。
想到此,我是忙不迭的向陈教授询问道。
“他……他是……诺尔……奥古斯特诺尔……啊”
陈教授这话音落后,我先是一愣,随即两眼圆睁,也结结巴巴的向陈教授反问道。
“您是说……那个……奥古斯特诺尔?”
“是啊!”
陈教授快步走上前后,在那男尸面前蹲了下来,借着我照在男尸身上的手电光,又仔细的将那男尸打量了一番后,借着道。
“千真万确,他就是那个奥古斯特诺尔!老天爷啊,他怎么会死在这地方了?”
“我操!”
听到陈教授这再次肯定的回答之后,我不禁的开口骂道。
当然,我开口叫骂并不是出于愤怒,而是在得知了这男尸的身份之后,兴奋所致。
陈教授现在可以算是世界考古界的知名人物,可以说是红的发紫。
但是,在二十多年前,在陈教授还没有因为发现那座大山中的古墓而扬名天下之时。
这“奥古斯特诺尔”就已经是整个世界考古界中的一个标志性的名字了。
可以说,在当时的那个年代,几乎世界上所有的知名的考古发现,都和这个“奥古斯特诺尔”有关系。
让我印象最为深刻的是在学校的图书馆曾经看到过一份一九七零年的外国考古杂志。
在那份杂志上刊登了一个当年的“世界十大考古发现”,而其中的八大考古发现竟然都是被这个“奥古斯特诺尔”第一个发现的。
可以不夸张的说,“奥古斯特诺尔”代表了一个时代,是当时全世界考古人的偶像。甚至于,当年陈教授也将这个奥古斯特诺尔奉若神明。
在当时,全世界的人都知道这个奥古斯特诺尔有一个梦想。
那就是去解开世界上最大的,也是全世界考古学做梦都会想着进去一探究竟的皇帝陵寝的谜团。
其实,如果真的由奥古斯特诺尔来主持发掘的话,肯定是可以完好无损的将这座世界上最大同时也是目前保存最完好的皇帝陵寝发掘出来的,根本就不会存在任何文物保存不当损毁的可能。
而且,当年奥古斯特诺尔也确实是向有关政府递交了发掘申请,只不过这纯粹的学术探索,最终却败给了两个国家的政治敌对。
在那之后不久,奥古斯特诺尔经历了一段时间的低迷,很久没有参与任何的考古工作,人们最后得到他的消息,是从一份一九七三年的《泰晤士报》上得到的。
“上帝宠儿探秘佛之圣地”
这是当年报纸上的头条标题,配发的照片是一张奥古斯特诺尔独自一人站在中国西藏的布达拉宫前的黑白照片……
第四百八十四章 冰原尽头
这奥古斯特诺尔可以称得上是陈教授的偶像,熟悉的简直不能再熟悉了。
因此,在看到跪在冰面上的男尸真容后,陈教授才会一眼就将其认了出来。
而且,在认出这男尸就是大名鼎鼎的奥古斯特诺尔之后,陈教授简直就如同快要犯了心脏病一样的,脸憋得通红不说,盯着偶像的尸体是手舞足蹈的好半天也说不出什么有用的话来。
事实上,我同样也是如此。
奥古斯特诺尔对于陈教授是偶像,那对于我们这些学历史的小家雀儿来说那就相当于是祖师爷了。
看见这位爷的尸身出现在此,我差点没上去跪在其面前磕几个响头来。
“快……快……”
陈教授好不容易从自己的这个震惊发现中醒转过来,他颤抖着手指着跪在地上的偶像尸体,嘴唇子哆嗦着对我说道。
“赶紧……赶紧从他身上……找找……找……”
这陈教授虽然依旧说的是不清不楚,但是我却也猜出了他是让我在奥古斯特诺尔的身上搜寻下有没有工作日记之类的东西。
从事考古历史工作的人,一般都会随身携带着个日记本,以便随时能将自己的研究发现记录下来。
事实上,奥古斯特诺尔称之为考古界的偶像不假,其实话要说的难听点,他也就是个专盯有锋臭蛋的苍蝇,没有把握没有线索的事儿,他一般不轻易去做。
因此,他一定是对这冰封的黑暗世界有了不少的理解,得知在这里一定会有重大发现才会现身与此。
如果,真的奥古斯特诺尔随身真的携带着工作日记的话,那么上面记录的东西肯定会给我们不小的帮助。
听了陈教授哆嗦着嘴唇子的吩咐后,我也没有再对跪在地上的祖师爷遗体多做膜拜,心中暗道一声“得罪”之后,我便走到了奥古斯特诺尔的尸身之前。
在奥古斯特诺尔的身边没有任何其它的东西,什么登山包补给之类的完全都看不到,似乎走到此处之后,他身边只剩下了一把尺长的短刀。
这或许也证明了我之前的判断,走到这里的奥古斯特诺尔确实已经到了弹尽粮绝,山穷水尽的地步,独自一人没有任何补给,最后面临的只有死亡了。
在尸体周围没有发现其它的东西,所以我就在这祖师爷尸身上穿着的登山服口袋里搜寻起来。
掏了几下之后,果然不出所料,我还真的掏出了一个笔记本来。
只不过,当我心情激动的将那笔记本翻来后,却又瞬间傻了眼。
我忽略了一个事实,这个奥古斯特诺尔是德国人,他用来记录的日记都是用自己的母语德文书写的。
对于我这种外语基本上就掌握了“holle”“byebye”的人来说,这本日记本上的东西压根就看不明白,也无异于那天书了。
“您老看看这个。”
我翻着那天书一样的日记本,呲牙咧嘴的研究了半天,才将其递到了同样一脸兴奋的陈教授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