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06章 歌为什么是三分钟

要是真是建别墅的话,这种要求从本质上来说到也不算过份,这年头别墅动辙就是上万的价钱,是豪宅。

关键是,没有啊。

很多时候很多事情就是这么莫名其妙,都不知道有些消息是怎么产生出来的。

“区里去人没?”

“有,拆迁办在那边呢,我没敢靠前儿。”

“行了,和咱们没关系,告诉安保那边不让人冲进去就行了,别的不要掺合。”

这是区里的锅,不管消息是怎么出来的,肯定也是前期宣传工作没到位。

那边到是规划有一百五十来间门面,哪有住宅?

“去休息吧,我看会文件。”张彦明打发走小助理到办公桌后面坐下来,把那边的事儿抛到一边。管不了。

几份请柬放在那,随手拿起来翻了翻,都是些会议,再就是元旦晚会这样的邀请。

年底了,方方面面都在搞事情,拉关系的,拉赞助的,拉广告的,都挺忙的。

看了一下没有必须要参加的,需要重视一下的也就是京城电视台,不过枫城的广告有自己的安排,去了也没意义。

随手把请柬丢到左手边的文件筐里就不管了。这边是没有意义不需要保存的东西,也就是当垃圾外理了。

文件不能乱丢,没用的也要用碎纸机碎过才能丢出去。助理会处理。

看文件有点耗时间,要考虑,琢磨,不知不觉时间就过去了。

梆梆,门玻璃被敲了几下。

张彦明扭头看过去,郑仁贱笑的脸贴在玻璃上。

“进来吧,装模作样的。”张彦明放下文件站了起来,活动了一下老腰。

郑仁和蓝彩衣苏玉沈果果四个人走了进来。屋里空调加上电暖足够用,所以也就没装棉门帘,出入很方便。

“你们怎么走一起了?”张彦明随口问了一句,看到蓝彩衣手里拿着张光碟,伸手要过来:“录好了?听听。”

蓝彩衣有点紧张,抿着嘴,看着张彦明过去把光碟插进播放器。

五个人坐到沙发上听歌。

大家都是第一次听蓝彩衣的这张专辑,包括蓝彩衣自己。录制的时候她自己也听不到完整版。

录制歌曲和现场演唱还是区别挺大的,基本上是一句一句抠,并不是想像中的一气呵成。

一首歌唱个三五遍十来遍,然后把效果比较好的抠出来拼完整,再进行整体修音去颤什么的。干声的拼接并不会影响到后期效果。

干声经过润色混音除颤什么的一番修理,再和录制好的编曲配乐合并,就是一首完整的歌曲了。

其实后来有很多小冻肉流量星什么的,都是靠这种方式出专辑。一进现场就车祸。

国家这么大,明星何其多,你品品,敢进现场敢开演唱会的有多少?

很多小冻肉在节目现场,大家说来个表演吧,然后就尬一段不知道什么玩艺的‘舞蹈’,你听见几个敢唱歌的?

张彦明可不想养些这种半残的什么星,没有意义。

他任着张永光砸钱开这家音乐酒吧就是让这些人练场的,习惯适应现场的氛围和噪音。

没有历练过程没有强大的适应力和强大的心脏以及强大的唱功,上台能直接扔上面。

那不是谁能控制得了的,全身发抖,声音都发不出来太正常,直接尿了都不意外。

工作室的这几个人到是都不惧现场,都有足够的演出经验,反而是这会儿听自己的专辑有点怕了,蓝彩衣明显的有点抖,强自镇定的捧个茶杯在手里,那水面晃的像地震了似的。

“你至于吗?”张彦明笑着侃了蓝彩衣一句。

“我我,我紧张嘛。”蓝彩衣红了脸,瞪了张彦明一眼,反到好多了。

“没事儿,彩衣你的唱功绝对没问题,现场都没问题这还有精修呢。”郑仁盘着一条腿靠在沙发上,有点扬的二正的感觉。

“我就是怕修的太好了,到时候现场出不来怎么办?”

“你是不是傻?”郑仁看着蓝彩衣质问。

“你才傻呢。”

音乐声流淌出来,大家都闭了嘴认真倾听。

‘人渐醉了夜更深,在这一刻多么接近,思想仿似在摇撼,矛盾也更深……’

张彦明点了点头,果然,蓝彩衣的声音特别适合王静文的歌,空灵,引人遐思,不知不觉就被感染沉浸进去。

人间有无数种可能,谁也说不清楚。

长的像的,声音一模一样的,性格一个模子里抠的,境遇完全复制的,大家都挣扎在自己的圈子里,直到被有心人翻出来,或者默默无闻到死亡。

谁能弄明白周树人那么有棱角有男人味为什么儿子长成了宋小宝?我特别想知道宋小宝他爹长的是什么样。

时间在动听的乐曲里也变得委婉起来,慢慢从几个人的心头滑过。

十二首歌,一个多小时的时间,没有察觉的就过去了。

张彦明没出声,带头鼓掌。

“好听。”苏玉有点羡慕蓝彩衣的嗓子。

“完了?”郑仁愣了一下也跟着鼓掌:“感觉没一会似的。应该再长点就好了。”

“歌都是那么长好吧?”沈果果看了郑仁一眼。

“为什么就非得那么长?谁规定了?就长点不行吗?”

“唱一个小时那是戏。”苏玉怼了一句。

张彦明把碟片从机器里拿出来,笑着说:“戏不就是过去的歌吗?”

“不一样吧?要是这么比的话,应该是曲儿,和现在的歌是一个意思,戏应该是电影。”郑仁分析了一下。到是也没错,戏是有故事情节的。

“那为什么歌比曲儿短?歌只有三四分钟,曲儿可没有这么短的。”沈果果不服。

郑仁想了想笑了:“这个我还真不知道,反正都这样。应该是从国外学的吧?”

张彦明拿签字笔,让蓝彩衣在空白光碟上签名字,说:“对,很多东西都是从国外传过来的,咱们都是跟着学,落后嘛,人家的就是标准。”

他会把这张录音棚出来的第一张光碟保存起来,当做一种纪念。

“那这个标准又是谁定的?为什么是三分四分钟?怎么不是五分钟八分钟?”苏玉满脑门的疑问。

张彦明看了苏玉一眼,想了想问:“你知道铁路的宽度是怎么定出来的吗?”

“不知道?和歌儿有关系?”苏玉摇摇头。

“没有。”张彦明把光碟收到自己的书柜里:“铁路的宽度是两个马屁股,那会儿流行双马拉的马车,设计者直接就习惯的用了。”

他拍了拍手转过来看着几个人:“使马车同宽同轴的是车辙,因为你要不一样就会颠簸会扭断车轮。那会儿都是土路。”

“那为什么歌是三分钟?”

上一章目录+书架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