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30 章

入冬之后,随着新帝雷霆手段整治了朝中几个心怀不轨的大臣,金陵城局势也随之稳定下来。

函谷关外数月雨雪,使得草原水草不丰,牲畜减产,漠北高原民不聊生,羌族、匈奴数次侵略边关,均大败而归。

陆大郎又率军踏破羌族王庭,生擒羌族大将,关外蛮族惶惶不可终日,硬的不成就来阴的,接连派出好几兵士抢粮草、放火烧城墙,为的就是给城内的守军添堵。

反而是羌族自从北迁之后,龟缩在草原上无所行动。

这几日函谷关内气氛愈发诡异,关内的百姓们也都察觉到不妥,整日都闭门不出,一时之间,热闹的城池一片寂静。

边关天寒地冻,自下午起,天下就下起了雨,绵绵雨丝中夹杂着雪花儿坠向大地,城内小巷的街道湿漉漉的。

都督府内,陆大郎自从收到密函之后,就一直沉思不语。

府中军师宇文德坐在下首,嗅到空中不平静的气氛,忍不住问道:

“将军,可是出了什么问题?”

宇文德本出身世家,只是最近数年家族愈发落魄,加上家中父母不慈,偏心幼子,他一怒之下离家参军,因其通晓天文兵法,被而入了飞虎将军麾下做军师。

相对于宇文德的紧张,陆大郎就平静对了,他看着手中的密诏,眯着眼睛,手指轻轻敲击着桌面:

“军师不觉得,如今的羌族有些太平静了吗?”

宇文德能做到军师的位置,自然也不是蠢人,他听见陆大郎的话,立刻恍然大悟,对啊,怪不得他一直感觉到不对劲,可就是找不出问题出在哪。

如今将军开口点明,他才意识到如今的羌族如同一滩似水般沉寂,以往活跃在关外的右槲王一扫往日的勇猛精进,就连羌族的十万大军都凭空消失了一般。

即便是将军踏破羌族王廷,羌族内部的倾轧愈演愈烈,也不会数日来毫无动静。

去年右槲王身负重伤,还强撑着身子领兵来犯,为的就是掠夺粮草牲畜回去,羌族部族好有粮食过冬。

毕竟只有熬过现在的困境,羌族不灭族才有来日。

如今......难道是.......宇文德惊诧的望向,却见陆大郎豁然站起来,语气冰冷:

“即可调集城内驻军,派兵严守城墙,年前关闭城门不许任何人进出!”

宇文德心下一颤,果然不是他多虑了。

深夜,守城的将士都在有条不紊的巡逻,突然城墙外响起了阵阵马蹄声,在一路星光之中,守城的士兵细细查看,果然在离城墙数十里处发现了星星点点的火把。

事情不对劲,守城的副将听到手下来报,站起来立刻就带着几个士兵去了城墙,他刚想开口呼喊,却被一只利剑舍中心脏直直的跌下城墙,其它士兵立刻慌了神。

城外的这动静太大,靠着城墙比较近的百姓们都起床了,城内的住房亮起烛陆续火,这些日子大家的心中的弦都绷的紧紧的,怕的就是这一天,可是这一天还是来了。

羌族偷袭攻城了.......

在寒冷的夜风中,战鼓在夜空中回响,火光如血照亮了函谷关的半边天空。

杭州府衙官道两旁的田地里,一辆马车在路上滚滚而行,乡下的汉子都携家带口在田中堆肥。

前两日刚下过一场雨,官道泥泞难走,马车颠簸而行,沈倩透过车窗往外看了一眼,见四下田地里都是些粗鄙蠢笨的农人,偶尔可见的房屋也都是狭窄陈旧的稻草房,嘴角便露出嘲讽:

“那个贱人好狠的心思!竟想害我到如此不堪的田地,整日与粗鄙下民混在一起养病,日后就是回了方府也会惹人耻笑,日后我的旭哥儿还有什么好前程!直欺人太甚!”

沈倩思及今方大奶奶对她的呵斥,目光中闪过一抹凶狠,想她堂堂方府的姨奶奶,风光了十几年,现在居然要坐一辆破旧马车回府,面色又阴沉了几分。

沈倩身边的丫鬟翠玉见状,忙上前劝慰:

“姨奶奶,如今形势逼人,您忍耐几天,见了旭哥儿再做打算。”

沈倩听此,心里念起自己的亲生子,心里也有了几分思量,她强人所难心中怒气,面上含笑道:

“我儿飞黄腾达之时,就是我出头之日。”

“可不是,可不是,姨奶奶所言极是。”翠玉笑着点头,心中却有几分不笃定,旭哥儿就是个庶子,胸中无点墨,文不成武不就,即便是庶长子也瞧不出有什么好前程,到时候姨奶奶该如何出头?

翠玉抬眸看了眼沉浸在美好畅想中的沈倩,悄悄咽下了心里的疑问。

清晨鸡叫,天边泛起鱼肚白。

寂了一夜的县城也有了烟火气,街巷两旁的包子铺、麻油坊开了门,各家的伙计打着哈欠,将讲炉灶里炭火烧的噼啪,江南水巷雾气蒸腾。

宋氏一早精神抖擞,梳头了头洗手就往自家小厨房去了,苏氏早烧好了热水,发了面团,灶下橘红的火焰烘抵着蒸笼里的灌汤包。

“大嫂,今个儿先做小酥饼、烧卖,再下油条跟肉沫烧饼?“

”嗯,娘前头说了,烧卖要糯米、肉馅儿各放一半,千万别放错了。“

“噯。”

”二弟呢?“

”在铺子里书打算盘呢,自从家里开了食肆,这家伙儿就跟偷吃灯油的老鼠一般,日日抱着钱匣子不撒手。“

苏氏给这话逗笑了,”哪有这么说的,二弟那是尽心。“

尽不尽心的吧,陆二郎如今又能打算盘,又能帮家里干活,不跟以前一样天天拿着本书摇头晃脑,之乎者也惹人笑,宋氏就已经很满足了。

前头铺子里,陆二郎噼里啪啦打着算盘,陆三郎扫了一眼,同店小二一起去店门口把放在桌上的板凳放好。

“哎哟,三郎呀,你家食肆现在可是日进斗金了,跟嫂子说说,昨日又赚了多少银?”

对面摆摊卖菜的婆子瞧见陆三郎出来,忙不迭搭话,话里话外那意思都透着打探的意思。

陆三郎自然不会多话,只笑着回道:“婶子说得哪里话,不过是糊口的小本买卖罢了。“

卖菜婆子见打探不出话来,嘴角撇了撇。

真当她老婆子好糊弄!

沈家食肆一开张,小厨房那边就忙的热火朝天的,一波一波的食客络绎不绝,连带着她这个菜摊儿生意都跟着好上不少。

说来也不晓得,陆家食肆做出来的饭食怎么这般好吃,单是那羊肉锅子,还有烤串什么就不说了,就说最近新出的烧卖还有那个小酥饼,哎哟,外脆内软色泽金黄,外头裹着满满的芝麻,咬一口香酥香酥的。

卖菜婆子想起那香味儿,就觉得嘴里的口水哗啦啦往下流。

临近年关,不管是城里乡下,老百姓都忙了起来。

小厨房忙着,苏氏也没忘给婆婆送来早饭。

老太太年纪大,冬日又冷,早饭一般是荤素搭配好的,一盘羊肉小饺子、一盘炒青菜,一碗炖的嫩嫩的鸡蛋羹,一碗山药小米粥,沈溪细嚼慢咽用完,拿干净的帕子擦擦嘴,还未开口,宋氏就手脚麻利把碗碟撤了下去。

“娘,您歇着,有事叫我。”

“去吧,万事别累着。”

冬日沈溪也起的早,如今外头天儿冷,不似春秋能到院子里看花赏景。

陆二郎兄弟生怕老母亲在屋里闲着无聊,特意在院子里种了几株红梅花。

老太太瞅了瞅外头开的正盛的红梅,刚出月子的崔氏抱着儿子奕哥儿来跟婆婆聊家常。

没错,陆家小猴子总算是有大名了,前头一家子总是”小猴儿,小猴儿“的喊,每次小家伙儿好似听懂了,扯着嗓子嚎的震天响。

沈溪琢磨着,该给小孙孙起名儿了,便唤了一家子开会,按照陆家的排辈,给小孙孙起名陆云奕,小名唤奕哥儿。

崔氏在月子里足足熬了一个月,不能洗澡不能出屋,这可给她憋坏了,没少跟妯娌们抱怨坐月子的苦。

宋氏道崔氏算是好的了,孩子生在冬天,跟她当年那样大夏天把彦哥儿生出来,盛夏酷暑那个月子坐的,天天汗流浃背,想想都难受。

崔氏听了大呼二嫂是猛人,真真是勇气可嘉,大夏天坐月子哎,反正她是没那个勇气。

反观苏氏,她运道也不错,福姐儿生在风高气爽的秋天,饶是如此,当年出月子,她也是足足搓了半个时辰的澡才算是洗好了。

妯娌仨在边上絮叨,老太太拿了拨浪鼓逗摇篮里的奕哥儿。

刚出生的小婴儿一天一个样,加上崔氏奶水足,奕哥儿才刚满月,已经长得白白胖胖虎头虎脑的了,别提多惹人喜爱了。

彦哥儿每日从书院回来,都要先看看小堂弟才回屋背书。

福姐儿简直要住在三房那了,小丫头还把珍爱的一匣子小玩意儿找出来给弟弟玩儿。

沈溪自不必说,奕哥儿是个爱笑的,每次跟祖母亲近,都挥舞着小胖手,乐得眉开眼笑,活脱脱一个小弥勒佛儿,能吃能睡的小肉团子在跟前,老太太瞧了心里就舒坦。

日到中午,许久不进城的胡老汉赶着驴车同两个儿子进城来了。

庄里佃户新收了地里的菜跟果园里的柿子,胡老汉选了新鲜的盛了好几筐,另提了几只自家养的鸡鸭,两指宽的鲫鱼儿,新宰好的几大扇羊肉,一并捆绑在车上,给东家送了来。

正巧沈家食肆里羊新鲜羊肉没了,前头陆二郎兄弟还愁,要去趟乡庄子杀羊拉肉来,真是一瞌睡就有人递枕头,赶巧了!

陆二郎兄弟在前头招呼开了门,胡家父子忙着挪桌椅板凳,往铺子里送羊肉。

“胡伯驴车赶进来。”

“门太窄了进不来!”

“算了,在外头停下,老三你真是没个轻重。”

院门口乱糟糟的,沈溪吃了两口糕点,觉得身子暖和想去外头走走,刚走到廊下,就瞧见自家小厨房新来的厨娘偷偷摸摸捏着包什么东西,要往里头钻。

老太太眯起双眸,这个厨娘不对劲儿。

上一章目录+书架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