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克里拜尔先生。”
“我还有一件礼物,想让你一观。”
“哗啦!”
说着,蔡轩拉开抽屉,取出了一张图纸。
这是全套T34坦克图纸中的一张,却是外观那一张。
“什么?”
德驻沪都总领事克里拜尔带着满满的疑惑,接过图纸。
可当他看过之后,有些不敢确定的问道:“T26?”
从外观上卡,T34跟苏军现役的T26轻型坦克几乎没有多大的差别,可以说是一脉相承。
但仔细观察的话,能够明显发现T34体型更为庞大,炮管更粗,装甲更厚。
“苏军装备的T26在对付德军现役坦克上有着明显的不足。”
“因此,他们提出设计新坦克,指标为在近距离内抵御37毫米火炮的直射,在中远距离内要抵御75毫米火炮斜射,这种坦克比T26更大,火力更强,装甲更厚,被列入中型坦克。”
“这是基于哈尔科夫工厂的研究方向出具的一份完整版本的苏军中型坦克图纸。”
“采用柴油发动机,功率500马力,公路最高时速55公里/小时,行程可达540公里。”
“克里斯蒂悬挂让其能够在冰天雪地中肆无忌惮的驰骋,配备76mm坦克炮,备弹77发。”
“车身装甲厚度虽然是45mm,但正面装甲有32度的斜角,侧面也有49度。”
“这么说吧,除了88炮之外,你们的坦克火炮都无法正面摧毁其装甲。”
“嘶!”
克里拜尔不由得倒吸了一口冷气。
假如苏军真的装备了这样一款坦克,那对于德军的闪电战来说,无疑是一种重要打击。
德军目前的坦克火炮根本无法在正面摧毁T34的装甲,且人家在冰天雪地里毫无阻碍的驰骋。
“少帅!”
“此事靠谱吗?”
克里拜尔不禁盯着蔡轩,沉声问道。
“我有80%的把握,这将是苏军下一代主战坦克。”
“至于如何验证,我想盖世太保有自己的手段。”
微微一笑,蔡轩没有多说什么。
系统奖励的T34全套图纸包括了T-34/76型和T-34/85型两大系列,其中,T-34/76又分为1940年型、1941/1942年型和1943年型。
他交给德军的只是1940年型最初版本,但这已经足够窥视出苏军坦克的研制路线。
当然,日耳曼跟北极熊之间的差异决定了他们在坦克路线上研制的区别,德军研制的汽油机功率远超过柴油机,机动性也更加强大,柴油机在冬天需要提前热车,这对于依赖装甲兵团推进的德军来说,无法忍受。
因此,德军就算得到了T34的图纸,也不可能大规模生产,只能是充当研究对象,从而针对性提升自己坦克的优势,至少在面对苏军坦克时,能够把握其弱点。
“咕噜!”
克里拜尔端起面前的茶水,一饮而尽。
在他的内心深处,已然相信了这个事实,因为北极熊有两个坦克生产基地,一个位于列宁格勒,是由基洛夫工厂和红十月工厂等组成的生产基地,负责生产T-28、T-35和T-26等坦克。
另一个是哈尔科夫机械厂,负责生产BT系列快速坦克。
T34在外观上看似贴近T26,实则设计理念更接近BT系列的快速坦克,且同苏式坦克一脉相承,做为苏军的下一代主战坦克,这是把握很大的一件事。
但他更纠结的是这份诱惑甚至超过了喀秋莎火箭炮,究竟得付出怎样的代价才能获得?
“克里拜尔先生。”
“我是柏林军事指挥学院毕业,接受了正统德军军事教育。”
“在某种程度上来说,我对于德军乃至日耳曼,拥有很强烈的好感。”
“我代表炎黄感谢贵国在抗战中给予的帮助,火箭炮车有三辆,并无图纸。”
“我可以用其中一辆做交易,SFH18榴弹炮48门,LEFH18榴弹炮108门,88mm高炮200门,且每门炮配备十个基数的炮弹。”
“至于T34坦克图纸,我需要工程师三千人、熟练技工三万人。”
“其中,高级工程师不低于三十人,中级工程师不低于三百人。”
“当然,这些工程师和熟练技工的家人,也需要一并送来淞沪。”
目光如炬,蔡轩伸出了三根手指,掷地有声的说道。
德军跟炎黄之间的交易在明年3月之后就会全部断绝,他并不认为日耳曼会选择自己,从而放弃东倭。
因此,沪军并不打算列装德械,而是打算列装美械,至少合众国同东倭翻脸还有很长一段时间。
而且,从合众国穿过太平洋,进入东海、黄浦江的速度甚至要超过从日耳曼本土赶来淞沪的速度。
德军火炮的优质在全世界都是有目共睹,这也是为什么蔡轩一定要用喀秋莎火箭炮车交换这么多火炮的原因,相比于枪械,大口径火炮、高炮都是用钱买不到的好东西。
“少帅!”
“火炮倒不是什么问题。”
“只是这工程师、熟练技工?”
克里拜尔表情有些踌躇,日耳曼同样需要这些人。
“呵呵!”
蔡轩意味深长的说道:“贵国元首对犹太人恨之入骨。”
“我想在这个时候,淞沪愿意接纳一批犹太人,贵国应当欢喜才对。”
“这些人加上他们的家人,至少有十万。”
“失去了他们,日耳曼国内的犹太人只剩下一些不足以成事的家伙。”
“或许你应该把这个条件转告贵国元首,也许他会很乐意呢?”
“好!”
听到这话,克里拜尔深深地看了蔡轩一眼。
随即,三名日耳曼人在司令部参谋的陪同下,离开了督军办公室。
注视着他们离去的身影,蔡轩脸上露出了笑容,火炮确实是沪军最需要的东西,尤其是在没有建立空军之前,200门88mm高炮足以满足淞沪地区的防空需求。
可最让他期待的并非是火炮,而是那三千犹太人工程师和三万犹太人熟练技工。
无论何时,人才永远是一个国家最重要的基础。
淞沪拥有炎黄各个城市无法与之媲美的底蕴,那就是在工业上的建树。
这些工程师的到来,再加上从英美法购买工业设备,足以奠定淞沪的工业基础,从而源源不断的为军队输血,这将是蔡轩最重要的底牌。
$(".noveContent").("halfHidden");setTimeout(function{$(".tips").("点击继续阅读本小说更多精彩内容,接着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