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9章 别让他们睡
成群的“乘风破浪”型小艇,在三角帆兜满了风的情况下冲向沙滩。两条尖尖的船首,在沙滩上梨开了深沟。这时船上的士兵开始跳进海水里,向岸上奔跑。
第一波登陆的,全都是大宋羽林军火枪营里的火枪手。他们手中的步枪抵在肩上做好一切射击的准备。这时整个沙滩被天空里汽灯的灯光照得通亮,没有多少植物的沙滩一直向内陆延伸了大约100米之后,才到在了真正意义上的林木线。
如同所有的人类聚居区一样,自然资源都被这时技术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完全的开发利用。这里海岸上许多树木已经被清除,整个城市都可以从海滩上被望得清清楚楚。
随着火枪营登陆的却不是普通意义上的大宋羽林军,他们从“乘风破浪”型船上赶下马车,在火枪手的护卫下25门弩炮,很快就用它们的大车以及一些相联的绳网布置成了最基本的防线。除去向外搜索前进的火枪手,更多大宋羽林军的士兵,与他们的战马一起登陆。提着“兰博折叠弓”的他们,才是海滩上真正的防御力量。
而索菲娅的火枪手,他们在搜索完整个打算建立前进基地的地域之后,就会开始做向港口进攻的准备。当然他们不会就这样贸然发动进攻,就算要进攻也是在“飞燕iii型弩炮”,进行密集的炮火准备之后才会向港口前进。将来有了前进基地,港口的那些建筑就没有什么重要的了。只要保留下船舶停靠的栈桥,甚至的东西也就不重要了。
随着大宋羽林军的全部登陆,后续的火枪手押着那些摩尔人以及柏柏尔人的奴隶,开始建设起前进基地。可以说有了足够的人手,建立前进基地并不是多么困难的事情。
奴隶们拿着锯子,开始伐海滩上的树木。更多的奴隶在把身上背着的麻袋放下,用铁铲向里面装上沙子。他们就那样排成队,最前面的人手,会按照命令把沙袋一层层的摞起来。有了人力的木工机械,处理起树木就变得相当容易。一棵比较直的椰子树,通过木工机械的加工,一次就可以被切成四方形,同时一端也被削尖。完成了这件事,剩下的就简单了。木桩被打进沙滩里,然后用绳网相联。接着奴隶们就开始把沙袋摞直来,到三米左右的时候,把两侧的绳网拉紧这就造好了最基本的前进基地的围墙。
里面一层同样泡制,两层由沙袋经过木桩绳网加固的,达到3米厚的围墙后面,才是弩炮射击的高台。完成后,“飞燕iii型弩炮”会顺着专用的坡道来到高台上面,并进行围墙顶上专门给它们修的带圆木顶盖的掩体。倘若从围墙外面望过来的话,就会发现这些围墙上有一些带顶的房子。远处的人可看不出来,这些坚实的房子里隐藏的,恰恰就是那些杀伤距离以及威力都是此刻世界之最的“飞燕iii型弩炮”。
有了这样的围墙,只要有足够的弹药,估计十几万人是不会有能力攻得下来的。毕竟,“飞燕iii型弩炮”的炮弹里装的不是什么火药,那是有着本质差别的tnt烈性炸药。士兵们手中拿的也不是什么打一发装半天的火枪,他们用的可是有着本质差别的步枪。
赵伏波看着前进基地的修筑进度相当满意,吃饱了饭的俘虏们干起活来也相当卖力。他预计这个500米正方形的前进基地,将会在黎明时建成。而这里距离海港不过500米左右,看看情况赵伏波感觉,今天夜里顺带拿下港口应该不是什么困难的事情。
白天抓完了俘虏,处理完了格拉纳达王国的水面兵力时,已经到了半下午的时候。而这个过程里,从莫特里尔城里出来了不少的军队,估计白天也做了不少的工事。从远处观察整个港口,这时一片的火把提灯的灯光,估计他们会枕戈待旦。
这正是赵伏波想要的,他想看看一天一夜不睡觉的人,在凌晨4~5点最黑暗也最疲惫的时候,他们还有没有精神来打仗。
黎明攻击,对于有着足够照明设备的大宋羽林军而言,是最好的攻击时刻。白天的作战,一定让港口和城中的人紧张成分,他们睡不着。夜里担心受到攻击,同样睡不着。那么凌晨呢,当凌晨在人的生物钟的影响下,开始犯困的时候该如何呢?
为了让港口的人全都不要睡觉,赵伏波要弩炮的炮手,每隔15分钟,就向港口打了几发。炸中什么不要紧,重要的是要把瞌睡的人叫醒。没有他赵伏波的点头,整个港口的人住夜里谁也别想睡。
彻夜整个海滩上的明亮的光芒,让整个莫特里尔城里的人全都担心的睡不着觉。一声声如同雷声的爆炸,更有甚者让所有人心惊肉跳的睁大眼睛。每一次爆炸,他们都担心是不是海岸上灯光明亮之处的敌军正打算进攻。因此港口处的士兵,彻夜在港口那不高而在单薄的城墙上守了一夜。
斗转星移之间,海岸上那个明亮的地方矗立起一座城堡一样的要塞。而到了凌晨5点左右的时候,整个海滩上也安静下来。这让城墙上紧张了一夜的,莫特里尔城的士兵们悄悄放下了心。虽然他们还扛着沉重的盔甲勉强站在那里,但已经有一些人因为安静,而把脸倚在长矛上闭起屯眼睛。
甚至疲惫的军官们,也一个个毫不避讳的打着哈欠。心中想着倘若此刻不睡觉的话,那么明天的战斗将如何应付呢。面对那些体要塞的人,倘若夜间不进攻的话,那么就一定会在天亮之后动手。而如何城内的守军不分别休息一下话,恐怕明天打起来,都会没有精神应付。
这样的想法是人之常情,尤其在前一天的时候,被赵伏波他们从早上折腾到夜晚。一天一夜的精神紧张,让他们足够疲惫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