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章 三顾房府

房乔,字玄龄,今年二十四岁,出身清河房氏。

其父房彦谦,今年则是五十有七,现在担任着司隶刺史,有监察京兆府的权限。

老房因在京兆府工作,小房便也随同来到了这里。

六年前,房玄龄即中了进士,没过多久就被授予羽骑尉这个武散官,为八尉之一。

表面是没啥事,混吃等死的官职。房玄龄自是不太满意,但他年轻,便想着积累下从吏的经验,遂也安心于任上。

也就是一个月前,刚迎来崭新的大业元年。

杨广便下令废除了羽骑尉,房玄龄失业了,如今便待在家里,等待着吏部的新任命。

按照这两年在吏部结交的几个同僚的经验,如无意外,他此番多半会派到外面任职。

去外地任职,也总比在家里躺平好些。

不过今日,老房不在家,去上班了,房玄龄也没闲着,正打算收拾收拾,见两个朋友。

地点就定在距房府不远的市坊,那里新开了一家酒肆。

房玄龄走后不久,一驾马车也听在了房府门前。

杨昭走了下来,其手中拿着礼物,看看房府紧闭的府门,遂让侍从杨安去敲门。

咚咚咚!

连敲几下,看门的小厮终于是打开了府门,其人只有五尺高,长得有些黑瘦,一脸警惕的看着眼前几人,最终把目光放在了衣着鲜艳的杨昭身上。

杨昭向小厮微笑致意,然后将准备好的礼物,还有一张名刺递了过去。

“京兆府人士杨朝素闻玄龄兄之名,遂来拜见!”

此番来访,杨昭打算用化名“杨朝”,先来观察下房玄龄这位千古名相,而后寻时机表明态度。

房家小厮,见杨昭彬彬有礼,一看就是读书的士人,进而端正态度,回道:“不瞒阁下,吾家小郎君恰在半个时辰前离开,去会晤友人。

若是可以,阁下不如明日再来!”

“不知房兄几时能回来?”杨昭略带失望的问道。

小厮认真思索了会,为难道:“这……这还真说不清,吾家小郎君会友有时当日就回来了,有时候也会隔一日。”

实际上,房玄龄离开时,说了今日会回来,但时间未定。小厮为了稳妥,遂让这次前来拜访的少年郎,明日再来。

杨昭点点头,拱手道:“有劳了,那我明日再来拜访房兄。”

杨昭有些落寞的转身,他今日难得挤出时间,来到费劲艰难打探到的房府地址,打算见一见房玄龄,奈何天不遂人愿。

“殿下,现在可是要回宫?”

杨安默默跟了上来,于旁侧躬身问道。

连续几日来,杨昭一边处置东宫事宜,一边听京中官吏汇报,强压之下,心情略显得郁闷。

他摇了摇头:“在此地转转吧!晚些时候再回宫!”

杨安抱拳道:“诺!”

其后,杨安一挥手,暗地里保护的护卫,马上掩藏到了来往的人群之中,至于马车,则是紧紧跟在杨昭不远处。

路遇勾栏酒肆,杨昭边走边看,顿觉心情好了不少。

待之前行到一处名曰“三杯醉”的酒肆时,发现酒舍内,正有几名青衣士子,在高谈阔论。

议论者,正是如今在京兆府闹得沸沸扬扬的大农司。

自入主东宫后,杨昭对大农司的关注力度也有加大,大农司的粮食研究,成为他收下最重要的“项目”。

半月前,杨昭更是以东宫的名义,于大农司下,在此细致划分,组建了小麦研究室,稻谷研究室等数个室。

为此,他专门使人在大兴城外,购买了百亩田地,以作试验之用。并请来技术经验丰富的农人帮忙耕种,只为能逐渐筛选出优良的种子,以作杂交耕种。

除了京兆府,遥远的江淮之地,另有水稻试验田。

此事不知道怎么就传开了。

一些人说太子杨昭不务正业,也有人说杨昭做得好,这是为百姓谋福祉。

这不,小小的酒肆之内,就有几人对他之行为,进行辩论了。

杨昭驻足听了会,发现那消瘦的青年,其之所言,颇合之心意。

大体意思是,民以食为天。太子杨昭所行者乃是为百姓的仁义之举,不能为了反对而反对,但可根据大农司的后续发展,来评判皇太子的行径。

如果要杨昭来将之所言,总结成一句话的话,那便是“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这人有点意思!”

杨昭记住了对方的面孔,但未直接上前相交的意思。

他看了看天色,即打算回宫。

下午还要去尚书省,听那些臣子的汇报,另有一些律令的批改,需要查看学习。

日程被安排的满满当当。

翌日,杨昭又来了趟房府,手里提着礼物。

府门再次被敲响。

这次开门的,还是昨日的小厮。

看到小厮愁苦的脸色,杨昭心里咯噔下,难道房玄龄昨天没回来,还是……

“不好意思,吾家小郎君一刻钟方走,今又去会友了。

要不阁下,明日再来!”

杨昭点了点头。

和昨日一样,杨昭没打算立即回去,而是沿着昨天的路线,转了转,看看风景,看看人。

不知不觉又来到了昨天的酒肆,恰好的是,昨日那些士子依旧在,包括杨昭略带好感的瘦高个。

听了会,这群人却是在讨论大隋的科举制度。

用那瘦高个自己的话说,其人前些年参与了科举,发现科举是为公正之举,言之让朋友也去试试。

当然,此人内中也对大隋的科举提出了一些建议,多事关考试的公平公正,在杨昭听来,很多方面确是有些超前,如到赵宋才会实行的糊名制。

“回宫!”

杨昭旁听了一会,便打道回宫。

次日,杨昭又来了,这次乃是他连续来的第三日,就不相信房玄龄连续三日都外出寻友。

若真是三次都见不到面,那他和房玄龄的缘分或者还没到。

好在这次没有白来,从房府小厮的脸上,即看出了端倪。

“房兄今日可在?”杨昭拱手道。

小厮躬身道:“在在在,吾家郎君,等阁下多时了,请进!”

上一章目录+书架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