燕王府的暖阁,朱棣居中耳中,两侧的一时吵吵嚷嚷的,一干武将大表决心。一时暖阁人声鼎沸,道衍瞧这干武将越说越不像话,眼下举兵事宜尚未落实,若是被有心人抓到了把柄,以此作为削藩的借口,想到这里不由得暗自皱眉,他向一旁的一言不发的金忠往去,金忠和他心意想通,正好这时也将目光移了过来,二人四目一对,两人顿时心神交会。金忠微微点了点头,道衍会意,自座位上站起来,微微合着双手,念了声佛号,奏道:“如今朝廷执意削藩,殿下乃是诸王之首,朝廷定不会放过,事已至此,殿下如今已是退无可退了,齐泰、黄子澄、方孝孺等人蛊惑陛下,谋害擒王,按照太祖《祖训》中规定:‘朝无正臣,内有奸恶,必训兵讨之,以清君侧之恶。’现在殿下被奸臣加害,为求生存,实在是迫不得已。殿下申明大义,欲与朝中奸恶不共戴天,遵奉天命,前往征讨,荡平朝中奸佞,辅佐圣上!”
听得道衍之意,朱棣心中顿时大喜,当即朗声道:“军师所言句句在理!“本王虽不愿意削藩,但若是贸然出兵,天下悠悠众口本王难以对付,所以本王这次的起兵的名义,只能靖难,而不是造反,正是朝中又了奸佞之臣,而不是皇帝本人,故而这次发兵,若是没一个道义的理由,贸然出兵,以臣反君,有违纲常,必然会招致天下唾骂;只有打出清君侧旗号,方能占据道义,师出有名!”这正是朱棣担忧的事情,此刻听道衍的一番话语登时心中大喜,随即慷慨激昂地对将士们说:“我乃是高皇御封燕王,陛下至亲,受封一来,唯知循法受法,如今建文帝当立,听信了奸佞小人之意,残害宗藩,当年《祖训》中规定:‘朝无正臣,内有奸恶,必训兵讨之,以清君侧之恶。’现在本王被奸臣加害,今祸迫于躬,实欲求生,不得已者,欲与朝中奸恶不共戴天,遵奉天命,前往征讨,保护社稷安全。天地神明,昭鉴我心。”一干将士本是忠心之人,这会儿听朱棣奉天靖难,顿时人人欢喜,纷纷吆喝。
朱棣的这番话,除了激励将士之外,更为重要的是为自己奉天靖难找了一个合适的理由,首先他乃是朱元璋的四子,诸王之首,有责任和保护朝廷社稷的安定,其次,他引用了《祖训》中的规定,只要“朝无正臣,内有奸恶”,藩王就可举兵。
实际上这是朱棣断章取义,为自己找一个合适的理由而已,按照《皇明祖训》的原文是:“如朝无正臣,内有奸恶,则亲王训兵待命,天子密诏诸王统领镇兵讨平之。既平之后,收兵于营,王朝天子而还。”《祖训》中说得很明白,藩王出兵要有“天子密诏”,除掉奸恶之后,要收兵而还。但是燕王既无“天子密诏”,又没打算除奸后返回封国。所以此番出兵只能算谋反。
就在朱棣密谋的三天,郑和终于自张信手里得知了北平府外张谢二人的布置。
原来,张昺与谢贵终于动手:城外,开平宋忠,蓟州马宣已调集兵马,正向北平进发;城内,都指挥使余瑱率都指挥同知李濬、陈恭统兵一部,将燕山三护卫困于军营内。张昺、谢贵亲率两万大军,与张信一起,将燕王府围了个水泄不通。燕王府的体仁、端礼、遵义、广智四大门前均被木栅栏堵住出路,着实将燕王府围地结结实实的,在万事俱备后,张昺命人将逮捕燕府官属的敕旨用箭射进府内,明朝有个惯例,亲王犯了错误,有时要处罚王府官属,借以惩戒,因为亲王的行为不端是王府官属的辅导不正。张谢二人不不断的命人望府里射箭。顿时偌大的燕王府羽箭漫天飞。
“奶奶的,府外的那帮王八羔子,胆敢射箭,若是让我出去,我还不宰了那帮兔崽子!“朱高熙挥舞着方天画戟,劈落了几只羽箭,咬牙切齿的说。
“父王这如何是好!“三子朱高燧这会儿也慌了,扭过脸冲着朱棣问。
朱棣脸上风平浪静,实乃心中已是万分紧张。他虽带兵多年,见惯风浪,却从未遭遇如此险情。以前他是一方藩王,统率河北诸军,每次出塞都有几十万人跟着。那时候打仗,自己怎么说也万军统帅,手中兵马数十万,鞑子纵然凶狠,论实力却远不如己。可如今张昺大兵压境,而自己府内只有朱能临时调入的八百勇士,强弱之比太过悬殊,这不能不让朱棣提心吊胆。眼下瞧此情景一时也失去了往日的镇定。
他目光斜倚落在了道衍的脸上,道:“军师眼下如何是好?如今朝廷大军满街都是,亦然将王府团团包围,府上区区八百余人,力量悬殊,该如何是好?”
不待道衍答话,一旁的朱能哈哈一笑道:“王爷忘了,我们府外还有张信,况且府外的各个将校,平日受王爷大恩,早已真心投靠,若是我等利用此机会诛杀谢贵、张昺,将帅一除,府外群龙无首,以王爷的威望,和各位将校的暗中支持,料来也追随王爷,如此一来,王府之危可解!”
“不错,朱将军此法子甚是妙,眼下除掉张、谢,官军群龙无首,可不战自溃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PS;五一到了,小景祝各位书友们五一节日快乐,希望各位书友们玩得开心,玩得乐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