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7章愤怒的西夏皇帝

第三百一十七章 愤怒的西夏皇帝

大雪一直在下,疲惫到了极点的战马奋起最后的气力,迎着风雪,拼命地奔驰着。

马上衣衫破烂、神情严肃的骑士毫不爱惜自己坐骑的生死,狠狠地挥动着手中的马鞭,催促着身下的战马,保持着最快的速度,踏过酒楼下的长街,溅起一路雪水,向着皇宫的方向冲刺而去!

幸亏是大雪先至,将路上行人与摊贩赶到了街旁檐下,不然这位信使不要命地狂奔,不知道要撞死多少路人。

在西夏国,贵族和官兵在路上不顾寻常百姓肆意撞死人的事情并不少见。

银川酒楼中的酒客们看着那一人一骑消失在大雪中,消失在长街的尽头,不由自主地呼出一口气来,消化掉先前安静无比的紧张,不由得面面相觑,心中开始禁不住猜测朝廷究竟发生了什么事情。

“背上插着边关外敌入侵的白旗啊………”一位年纪有些大的党项族酒客忽然颤抖着声音说道。

酒楼里面顿时更加安静起来,虽然晚出生的兴庆府百姓没有经历过当年西夏与辽国开战时,曾经一度被打到境内的情景,但当年大战最惨的那几次,西夏国军队一役死伤数万人,当年千里飞骑报讯的骑士………也是背后插的白旗!zusu.org 茄子小说网

“报讯的骑士是………”有人疑惑问道:“仁多宝忠大帅不是已经快要占领金城南边了吗?”

“是军中快马。”那位年纪大的酒客是个正宗的党项族人,且明显当年也是一名上过战场的战士,声音依然颤抖着,因为他知道报讯者背上插着白旗,一定是有大事发生!

酒楼里的议论声倏的一下停止,所有人,不管是党项人,还是其实占据了西夏总人口至少有四分之一的汉人,甚至包括店小二和掌柜的都陷入了沉默之中,看着那渐渐消失在视野之中的信使。

虽然在西夏国普通百姓对官府和朝廷没有多少好感,但也知道要是发生战乱,战火烧到国内,或者前方战事不顺,最后只会让他们这些普通百姓生活更为凄惨,所以不少人暗中祷告自己的国度不会出事。

这与爱不爱国没有什么关系,因为不管什么时候,打仗影响最大的都是百姓。

………

………

“又来了一个,也是白旗子!”

众人还没有消化突然出现白旗信使,突然银川酒楼中,一位年轻人惶急而无助地喊叫了起来。

此时,城门处早已没有了躁动不安,有的只是一片肃杀与警惕。

然而第二骑信使来的比第一骑还要快,就像是一道烟一样,快速的从酒楼下飞驰而过。

这名骑士未着盔甲,只是一件深黑色的衣裳,单手握着缰绳,双脚急踢,脸上全是雪水融化于脸上留下的黑色水迹。

他的背上同样插着白旗,只不过相比前面骑兵一个白旗,他插着两个白旗,而右手还高举着一块令牌模样的事物,毫不停顿的直接冲过了城门,踏过长街,同样朝着皇宫的方向疾驰而去。

银川酒楼中诸人带着企盼的目光,望着先前那位深知朝廷体例的党项族酒客,希望能从他的嘴里听到一些好消息。

那名老酒客满脸惨白,喃喃说道:“从装束上看,前者是军中骑士,后者是密谍司的探子,而一个旗子很可能代表边关告急,有外敌入侵,也有可能是战败死了上万人。而两个旗子一般是指丢失城池,或者大军惨败,损失极为惨重亦或是形势非常危机。”

………

………

然而,众人的震惊还没有消去,又过了些许时刻,第三个千里传讯的快骑,再一次强行闯过城门司把守的城门,踏上了银川酒楼下那条长街。

这位骑士和前两个一样,同样是狼狈不堪,一看就知道是千里迢迢,换马不换人,用最快的速度向京都报讯,这着实是件极为辛苦的事情。

然而,马上的骑士此时却根本顾不上辛苦,他们只知道,如果不能将这个惊天的消息,最用快的速度报入宫中,让他们的皇帝和朝廷迅速抉择,想办法调兵救援,恐怕自己的脑袋就要搬家了。

大片雪花不断落于骑士脸上,然后融化,流入他已经变得血红的双眼,却阻不住他的速度,马匹驰过长街,往皇宫方向急奔。

他背上插着让兴庆府百姓心中惊骇无比的三个白旗。

此时,楼内的酒客们已经被连番而来的震惊目瞪口呆,说不出什么话来。

虽然不知道这第三骑代表着哪个地方或者那路大军又出事了。

但他们知道,这三骑为兴庆府带来的消息代表着西夏国一方肯定是吃了败仗,而且形势非常严重。

银川酒楼里死一般的安静,所有人都难以掩饰脸上的惊骇和担忧。

那名老年的党项族酒客,显然更明白三个白旗代表着什么,却早已满脸惨白,颤抖着坐了下来,眼前一黑,差点没昏倒在地。

………

………

西夏国已经很多年没有出现过三名骑士身背白旗同天入城,且越到后面旗子越来越多的情景。

即使边关沦陷一军司,乃至一府之地,西夏国兴庆府百姓都不会恐慌,但免不了要胡思乱想,人们不知道发生了什么事情。

只是在傍晚的时候,听见皇城角楼里的鸣钟,在雪后红暮色的背景中,缓慢而震人心魄的敲打了起来。

咚!咚!咚!

西夏国层层深宫中,那座阔的大殿里人很多,却是鸦雀无声。

西夏国皇帝此时已经从后宫急赶至前宫议事大殿,与宋国皇帝的龙袍有些相似的一身龙袍看起来倒也威严。

当今西夏皇帝为李仁孝或者说拓跋仁孝,西夏皇帝本是拓跋氏,之所以姓李还是当年唐朝皇帝的赐姓,但中原王朝若是强大,他们便以姓李为荣,可是中原朝廷软弱无能,他们便又常常自称拓跋氏。

此时,这位四十多岁的拓跋仁孝冷漠的坐在龙椅之上,百官从他那寒冷到极致的目光中,感受到皇帝已经愤怒到了极致。

上一章目录+书架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