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692年3月19日,烟台县,晴。
今天是一年一度的春社节,烟台全县放假一天——好吧,其实不止烟台,事实上所有通行东岸法律的地方都放假一天——很多百姓扶老携幼到郊外踏青游玩。
这些游玩的人当中,不少是普通工人、基层小公务员、商店服务员等等,他们也穿上了簇新的衣服,带着吃食,和家人、朋友出去游玩。说实话,这种底层人民集体出游的景象,在中国大陆上其实是不多见的。
对比一下一河之隔的清国就知道了,工匠、衙门帮闲、店铺活计之类的角色,基本上是一年到头从早忙到晚,属于自己的时间很少,更别说全家出门玩乐了。边疆战火不断,朝廷催课甚急,大家拼死干活还只能勉强饱肚,更别说花个几百文乃至一两银子置办衣裳、酒食了,这简直不可想象。
南边的顺国也差不多。长沙的李来亨养了小二十万军队,且这些年动作不断,要么在湖北、四川与清国作战,要么在湘西、四川清理土司势力,解放人口,这两年又开启了覆灭明国的战役,国家财政早就到了崩溃的边缘。他们这个国家又只有数省之地,庞大的战争开支全都压到了一千多万百姓身上,负担沉重得让人喘不过气来。试问在这样一种情况下,手里攥着一把毫无购买力的宝钞的顺国百姓,又怎么可能如登莱民众这般悠闲渡日呢?qula.org 苹果小说网
登莱民众悠闲的生活,是建立在他们一个月好几块钱的工资上的,是建立在发达的工商业上的,是建立内部稳定的秩序上的,是建立在领导人卓越的才能上的。没有以上这一切,那么即便是大罗神仙来了,也很难解决。比如,你觉得靠求神拜佛能解决顺国那越来越严重的通货膨胀吗?
而登莱相对富裕的生活,也吸引了许多清国民众过来。以靠得最近的青州府为例,几乎每年都会有三千多人通过各种途径进入东岸控制区。他们避开了防守严密的胶莱新河地区,沿着山东半岛漫长的海岸线,驾船甚至游泳进入东岸,奔向富裕的新生活。登莱地方政府对这些逃来的清国人也比较宽容,基本上都会收容起来,然后将其编入建筑队,每月包吃住并发二元五角薪金,让他们帮着建设公路、码头、水库及房屋。
工作个两三年后,这些人一般都能获得合法身份,成为登莱居民(一般是落户在人丁相对较少的威海、文登、荣成等县),然后踏踏实实找个工作,以登莱经济的发达程度,慢慢就能攒上一笔钱了。这些钱,他们会拿出一部分,托信得过的人带回老家交给亲人,毕竟那边的生活可能有些困难,这些送回去的钱很多时候就能派上大用场。
而他们在登莱的成功,在有心人若有若无的宣传下,很快就能传遍各地,使得几十年来清国政府对东岸妖魔化的谣言不攻自破。大概当初清政府与东岸签署和平协议,两国友好通商的时候,也没有想到会出现这种局面吧?只是如今这个局势,他们也不敢擅自断绝与东岸的关系,关闭两国边境了,因为那样可能引发战争的后果,虽然在满蒙东岸人一直在对他们发动小型的战争。
“我大清”,其实也很难哪!
春社节是东岸法定节假日,不过在北半球的春社节该怎么过、何时过,可曾经也是引起
过一番争论的呢。一派人坚持按照东岸历法过,即便是位于北半球的登莱亦是如此,即现在应该过秋社节;另外一排人认为应该按照中国传统历法,因为这更适合北半球,东岸人的源头又是前宋苗裔,用中国历法天经地义,因此这会该过春社节。
两派人一度争论了很久,最后本土还是给出了指示,北半球的殖民地按照中国历法来,南半球的按照东岸历法来,各过各的。不过在邵耀光邵主席上台后,情况似乎又发生了变化,邵某人对于这种在思想上分裂东岸的做法很不满意,正打算在所有东岸领地内都推行本土的历法,彻底杜绝分裂主义的苗头。因此,登莱的这个春社节,怕是也过不了几回了,搞不好就是最后一回了呢。
春社节在登莱其实是比较重要的节日了,商家们在这一天的销售额一般会暴涨,而且他们也有充足的货物来进行销售,其原因便是辽海在这个时候已经解冻,来自世界各地的船只可以在烟台这个登莱第一大城市靠港贸易。
胡志刚今天也来到了烟台。他是乘坐火车从胶州一路北上的,在桃村站的时候下车逗留了一天,处理了一批货物,然后还趁机闲逛了一下。嗯,还差点逛出了事:新军第六师的师部就设在桃村,当地好大一块被划作了军事禁区,胡志刚不知道是有意还是无意,竟然闯入了一条直通军事禁区的道路上,然后被新军士兵用刺刀驱逐了。
胡志刚对此心有余悸,同时也打定主意不再刺探军事情报了。堂叔派他到登莱是为了收集社情信息,采买管制商品的,而不是为了调查东国大军屯于何处,有兵几何,那不是他必须完成的任务。
他最终在春社节前一天抵达了烟台。在经受了重重盘查之后,他获准入住了烟台城郊的一家旅馆。这家旅馆就建在城墙外面,生意还算不错。胡志刚看着那段几十年前由豪格“援建”的城墙,唏嘘不已,然后便去了人流最多的地方,一边体验社情,一边看看有没有什么书籍可以购买。
上次送回去的一批书籍胡庸已经交上去了,海州知州冯瑜看了后大加赞赏。胡志刚在这边得到反馈后也是十分振奋,打算到烟台再采买一些送回去。毕竟,胶州只是一个纯粹的军港和商港,烟台则是政治中心和文化中心,书籍之类的东西肯定要更多一些。
不过在寻找书籍之前,他却被烟台百姓的“豪富”给震惊了。之前他在胶州时已经见识到了许多大把花钱的东岸人,不料在到了烟台后,发现这里的百姓消费能力还要更上一个新台阶。他们穿的衣服似乎都是新的,而且衣服颜色也很鲜艳,不论男女老少都是如此,这让平日里往往只有一身或两身衣服的清国普通人不知道多羡慕了。
街上时不时还走过一两个日本人或朝鲜人,这些人操着本国语言,或交谈,或说笑,手里挎着大包小包,里面塞满了各类商品。胡志刚知道,这些多半是靠港的外国船上的水手,听说东国人与朝、日等国贸易频繁,看来并不仅仅是虚言。
街上当然也有不少西洋人。这些人有的穿着本国服饰,有的则入乡随俗地换了一身东岸服装,如同胡志刚一样满大街闲逛着。他们有的人还被邀请参加了东岸人的社日节聚会,那应该是生意伙伴邀请的,一般东岸人估计懒得搭理他们。
“按照东国人的说法,这就是‘国际化大都市’了吧?”胡志刚呢喃着,心里只觉得烟台怕不是比“我大清”九成以上的城市都要繁荣,虽然听说其算上军队也才不过十多万人口,但表现出来的气势却是一般的清国城市难以媲美的。
“就是不知道他们岁入多少,但应该不会太低,百万两银子怕不是有的吧?唉,想想朝廷为了几百万两银子殚精竭虑,可登莱才多少人?竟然如此豪富,这可真是不一般了。”胡志刚隐隐想起自己的族叔胡师爷以及知州冯大人的谈话,愈发觉得发展工商业是必须的了,否则“兵无足食,国无余帑”。只是,发展工商业却也是一件非常复杂之事,这不仅仅是缺乏相关人才和技术的事情了,同时在政治上也十分敏感。
要知道,因为大办新军使得不少汉族将领脱颖而出,执掌大权之后,朝堂上的满人大员们就已经是一肚子气了。再加上康熙迫于形势,突击提拔了一些汉族大员入旗,这更是激起了许多人的不满。而如果在这样的情况下,再大力发展工商业的话,试问谁将得利最多呢?胡志刚不用问别人,自己心里就已经有了答案:当然是汉人得利最多了!
满人做生意,那是真的比不过汉人,一百年也赶不上。现在汉人已经有了一定的军权,如果再让他们有钱的话,那这天下到底是谁的天下?胡志刚虽然是正儿八经的汉人,但也觉得这事情非常矛盾,也许简直就是无解的,除非朝廷进行彻底的改革。
不改革危险,改革的话可能更危险,这要如何抉择呢?胡志刚没有答案,或许此时的康熙皇帝也不一定有答案,只能走一步看一步了。
“号外,号外,清国军队在漠南蒙古与噶尔丹大战,小胜一场。”就在胡志刚遐想间,一位休息日仍在努力工作的卖报人的声音引起了胡志刚的主意。而在听清楚卖报人所说的话后,胡志刚不再犹豫,直接花钱买了一份报纸回来。
https: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手机版阅址: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