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九十一章 仙道贵生

俊彦太子道:“此乃天机,以后有机会告诉你……”

天歌说:“怎么就不方便了,现在就说嘛,把人的胃口都叫起来了,又要等到以后说,这种的最让人难受了……”

俊彦太子道:“那曹雪芹,可不是随便就去了凡间,他乃是当年得罪了心月狐,所以被贬下凡间,才历经狐鬼,最后写成书,教化世人……”

天歌说:“我去,还有这种事情,那他前世是什么人呢?”

俊彦太子道:“乃是一天庭童子,以后有机会让你见见……”

天歌说:“好吧,太子殿下说什么就是什么了。”心有不甘,可人家不说,自己能怎么办。

俊彦太子道:“古代交通不便,必须有渡船才能过河,现在是不需要了。在现代社会,帮助一切众生破迷开悟,离苦得乐,就等于是造渡船,不过是从生死岸到涅盘岸的渡船。或买物而放生,或持斋而戒杀。禽兽与人,虽然形体不同,但知觉和灵性实际上是一样的,它们也有妻子儿女,也有求生的欲望。动物看见它的亲人被杀,和我们看到自己的亲人被杀,这种感受是没有什么差别的,我们怎么忍心去杀它们呢?所以要尽量戒杀吃素,或者随缘放生。你这样大肆放生有损福报!看看道教是如何倡导放生的吧!”qula.org 苹果小说网

天歌说:“道教有个理念是仙道贵生,主张慈爱一切,不伤物命,道教在“慈心于物“方面,对动植物予以较多的关注。道教把动植物看作是有灵性的,就像对待人那样对待动植物。”

俊彦太子道:“《太上虚皇天尊四十九章经》说:“子欲学吾道,慎勿怀杀想。一切诸众生,贪生悉惧死。我命即他命,慎勿轻于彼。口腹乐甘肥,杀戮充饮食。能怀恻隐心,想念彼惊惧。故当不忍食,以证慈悲行。“

天歌说:“认为对待自然界的一切生命,都应当怀有对待人的生所具有的那种恻隐之心。”

俊彦太子道:“说得好,《道藏》所收《水镜录》中有《放生文》和《杀生七戒》两篇,用极其感人的语言,劝人放生戒杀。《放生文》说道:“盖闻世间至重者,生命;天下最惨者,杀伤。是故逢擒则奔,蛆虱犹知避死;将雨而勇徙,缕蚁尚且贪生。何乃网于山、署于渊,多方掩取;曲而钓、直而矢,百计搜罗;使其胆落魄飞,母离子散;或囚笼槛,则如处图圈;或被刀砧,则同临剐戮。怜儿之鹿,舌氏疮痕而寸断柔肠;畏死之猿,望弓影而双垂悲泪。恃我强而凌彼弱,理恐非宜;食他肉而补己身,心将安忍?“(《道藏》第36册,p315)《杀生七戒》讲述了生日、生子、营生、宴客、祭先、祈攘和婚礼不宜杀生的道理,比如:”

天歌笑道:“比如什么?”

俊彦太子道:““宴客不宜杀生。良辰美景,贤主佳宾,蔬食菜羹,不妨清致。何须广杀生命,穷极肥甘,笙歌膺铁于杯盘,宰割冤号于砧几。磋乎!有人心者,能不悲乎?若知盘中之物,从砧几冤号中来,则以彼极苦,为我极欢,虽食,且不下咽矣。可不悲乎?““婚礼不宜杀生。世间婚礼,自问名纳采以至成婚,杀生不知其几。夫妇者生人之始也,生之始而行杀,理既逆矣。又婚礼,吉礼也。吉日而用凶事,不亦惨乎?凡人结婚,必祝愿夫妇偕老。尔愿偕老,禽兽愿先亡乎?嫁女之家,三日不息烛,思相离也。尔以相离为苦,禽兽以离为乐乎?”

天歌说:“原来《放生文》和《杀生七戒》把动物与人等同起来,并且把对人的情感投射到动物身上,真切地表现出对于动物的同情。应当说,道教提出要保护动物以及一切生命体,是带着深厚感情的,带有一种对于生命的普遍的慈悲和怜悯之心,并且要求以“慈心于物“的生命道德情怀去善待他们,关爱他们。放生的真谛,放生的真碲,便是劝告世人勿杀生吧?”

俊彦太子道:“,“诸罪孽中,杀孽最重;诸功德中,放生第一。”戒杀最好的方法是吃素,断绝一切肉食;但若是一时间未能做到完全吃素,平时就要多些放生,以积功德。在放生的过程中,最大受益者还是放生的善信本身。因为在放生的行为中,善信不仅倘还了宿世的杀债,更为自己无形中创造了无数的福德因缘,福有悠归!道教并不倡导大肆放生。”

天歌说:“那现在好多人,都买了鱼,或者让神婆预定了本来不该买的鱼,来放生难道是对的吗?”

俊彦太子道:“首先,道教讲究“随缘放生”。遇见动物临当被杀时,劝解救下,这种放生又等于救生。其次,道教讲究“择物放生”。有些动物本身业障深重,沉沦恶道是自己感召的,强救不得。比如专业养殖的动物本身就是供人食用或玩赏的,就算放生了它们也无法存活。与其放几笼草鱼,不如放几条中华鲟更有意义。再次,道教讲究“随时放生”。有很多善信赶在初一、十五等一些固定的日子,大肆买放生灵,被一些别有用心的商贩钻了空子,不但专门捕来动物希望在这些天里卖个好价钱,更加大了动物的死亡率,这种行为本来就是杀生的一部分。所以,道教不提倡大肆放生。”

天歌说:“殿下这样说,只有稀有动物才能优先被放生吗?”

俊彦太子道:““放生的本意,是将被捕捉的动物放回到其本来生存的大自然中,放生之后,要确保动物能够生存,否则放生就成了“放死”吧?放生要注意生态平衡,不能把一些生物放入不适宜的环境中破坏其他生灵性命。相较放生来说,道教提倡的善举是植树。植树是顺应现代社会发展的善举,有益而无害,所以,举凡求福、消灾、解厄、延生、求官求财,都可以种植树木,福不唐捐。

放生如放己,戒存私心放生的目的是为了救生,以慈善心,慈悲行救助弱小生命脱离死亡,重新获得生机,还其自由,让它们在相对良好和安全的环境中,完成其生命的正常过程。”

上一章目录+书架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