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融。
在金融术语里,这代表的是‘融资融券’。
这是一种有一定门槛的操作。
简单来理解,就是一种金融杠杆。
杠杆,顾名思义,指的就是用小资金撬动大资金来实现金融上的博弈。
金融杠杆工具有很多,其中股票里的融资融券算是一种最基础也是最简单的工具。
相比较期货、期权、合约这些高倍杠杆,融资融券在杠杆倍数上要小的多,而且安全性也稳的多。
当然,这也只是相对而言,毕竟只要上了杠杆,那就代表着风险成倍增长。
苏不凡的话让樊秋秋呈现出呆愣的状态。
这让苏不凡不由的皱了皱眉头。
对方怎么总是有这种愣住的情况?难道又是他没有说明白?
“苏先生,您是说融资融券吗?”
苏不凡终于等到了樊秋秋开口,但是等来的话却是让苏不凡一时无奈。
“难道还有别的两融吗?”
他反问道。
樊秋秋面色局促,有些尴尬。
“这倒也是,苏先生您问起两融的业务是想...开通吗?”
樊秋秋说到最后有些迟疑,她不确定的看着眼前的男人,眼神里充满了复杂。
“没错。”
苏不凡淡淡的点了点头。
樊秋秋内心不由为苏不凡的答案而感到震惊。
但是一想到苏不凡在思达科技上的预测后,樊秋秋心底的震惊又是悄然消去了几分。
“苏先生您自身清楚两融的具体含义与风险吗?”
“自然。”
樊秋秋眼神闪过几丝了然。
截止到目前,苏不凡所表现出来的样子完全不是一个金融新手,樊秋秋已经被苏不凡有所征服了。
“我们证券对于两融开通的条件管控较松,只需要用户个人资金达到二十万就可以开通,但是手续费要比其他的证券同行高出零点一个点,您看可以接受吗?”
樊秋秋将精泰对于两融的要求说了出来。
苏不凡听过后微微点头。
他心底暗自感叹于这个时代的金融管控宽松。
在后世他的那个年代,股民想要开通两融除了需要五十万的资金之外还需要提供三个月的证券操作经历证明。
这些严格的举措都是在夏朝经历了很多次摔跟头后才定下的规矩。
在夏朝金融市场发展的过程中,碍于两融操作所带来的暴利,很多无脑散户都喜欢无视风险的去开通两融业务,继而便是造成了数不清的散户巨亏事件。
后续为了保证散户的利益也为了保证市场的稳定,证监部门只好颁布了针对两融业务的入门条件。
但眼下的这个年代,两融业务所带来的风险还没有被证监部门察觉到。
因此很多的证券机构都对两融业务开通的条件放的很宽松。
毕竟相比较寻常炒股,两融业务明显能给证券机构带来更多的利润。
人为财死鸟为食亡。
自古不变的道理罢了。
精泰的这个开通条件不算过分,毕竟只要有二十万就给即时开通两融业务,或许到别的证券机构还需要等待一段时间。
比别处高出零点一个点的手续费对于苏不凡而言也不是大问题。
两融一开,他积累初始本金的速度起码提升两倍!
零点一个点的手续费又算得了什么!
“你能为我最多争取到几倍的杠杆?”
苏不凡继而又是问道。
这个时代各个证券机构对于两融业务的杠杆倍数不像后世有一个官方的明确规定。
以苏不凡的想法自然是越高越好。
樊秋秋思索了一会儿随后答道:
“目前市面上所有证券机构明面上只给客户开三倍的杠杆倍数,我也可以为苏先生您开通三倍的杠杆倍数!”
苏不凡没有过多的关注于‘三倍’,而是更多的关注到了另一个词。
“明面上是什么意思?”
苏不凡饶有深意的看着樊秋秋问道。
樊秋秋面色有些纠结,但还是乖乖的回答了苏不凡的问题。
不知为何,在苏不凡面前她总是会下意识的选择顺从。
“据说私下里如果有经理担保的话,两融的杠杆倍数最多能开到五倍。”
樊秋秋悄悄说出来的信息给了苏不凡足够的惊喜。
在后世的金融市场,两融最高不过是两倍的杠杆数,这是证监部门下达的死命令,哪个证券机构哪开两倍以上,哪个就得死。
但是在这个时代,两融竟然最高可以开到五倍!
简直不要太疯狂!
怪不得日后证监部门会严查两融,以这种倍数来玩,简直就是走钢丝!
一步升天,一步地狱!
不过此时苏不凡的内心却是大呼过瘾!
他要的就是这种高倍数!
这个监管尚弱的年代,恰恰是他的机会!
游龙入大海,猛虎归山林,沧海横流,方显英雄本色!
....
新书,求花花,求票票
五一看书天天乐,充100赠500VIP点券!
立即抢充(活动时间:4月30日到5月4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