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本感言

说是感言,其实说是写作总结更为合适。

我喜欢看悬疑片,因此心痒痒已经很久,总想戳出一本自己的来,好像写作拼图一样集成完整的经历(所谓收集癖大概是这么来的)。

这本书其实早在《添丁之喜》完结时,2022年4月就已经有了构思,只是一个新奇点的一句话故事罢了。后来屡次修改均不过关,干脆放在一边。大概有了思绪之后,已经是2022年的12月,其实和原故事已经大相径庭,完全脱胎成为另一个故事了。

写这本书的时候,恰逢疫情,周边的人包括我自己都阳了。我在想,我们每天在朋友圈点赞,他们是什么人呢,是亲人,也是曾经无话不说的好友,也是我好友列表上的陌生人。我们不曾背叛,不曾口出恶言,也被躺列或者让别人躺列。或许,正是因为不曾嘘寒问暖,只是在朋友圈偶尔点赞,这种关系替代了我们的日常交际,最后导致各奔东西的结局。那么,我们身边真实存在的关系还有什么呢?能在关键时刻帮上忙的人,又会是什么样的人呢?什么是我们看到的,什么是看不到的?

这些感触并没有被我融进作品,倒像是一阵风吹过的念头,没有成型。

因为我阳了,爱犬又去世,身上出现严重过敏症状,拖了一个多月才好,状态一塌糊涂。我以为我擅长悬疑,但经历三个月修修改改一直没能达到预期效果,我甚至怀疑病毒把我的脑子吃了,可能再也写不出故事来。技法已经忘了个干净,就连遣词造句好像都有问题一般,一无是处。

好在坚持,坚持看书,坚持学习,坚持一遍遍推敲故事。在主编拉拉林的耐心指导下,熬了四个多月。一遍遍推翻构思,推翻人设,推翻情节,推翻大纲……如此往复,大约废了五六十万字。我估计拉拉林也很崩溃,曾经还写得能看的作者,一夜之间就像个新手了。我有点想弃,又总觉得对不起他不厌其烦的指点。有时候我甚至感觉,我能用文字隔空点燃他,他能用回信把我骨头敲碎。

呃,这可能有点夸张了。其实,我们有一个共同的目标,就是做出一个好故事来,希望我们的努力都是值得的。所以我们尽管因为争论作品言辞激烈,但我们始终还保持着合作。

在这里也回答一些作者朋友经常问我的话:我觉得我的作品没问题啊,我擅长这个题材为什么不能写呢,我如何如何。

若已成神便可略过。聆听尤为重要,网文签约只是万里长征开始的第一步,呈现出作品价值,让自己有所收获(不论是写作技巧还是金钱)才是最重要的。作为漂了几年的老扑街,我个人觉得,有一个好编辑是真的很重要。你在海中孤舟独行,他不仅是一盏明灯,也可能是个帮你修小船渡海的船工。他的工作可能默默无闻,但在你想出海捕鱼时一定格外重要。特别是想写版权文的。

话说回来,煎熬到2023年3月,突然有一天,我顿悟了。我抛去原来的人设和大纲,呈现了一个双线的崭新故事。在小北的帮助下,调整了些许细节,写得极为顺利。

这是我开得最艰难的一本书,最后呈现出来的不过十几万字内容而已。

我好像整个人打断骨头经脉,又回炉重造了一遍(没错,就是无名小辈没灵根还要筑基的那种痛苦历程)。以至于我接下来的写作,从取材到构思完全用了一种不同的思路。

相信这是一个全新的开始。

絮絮叨叨这么多,该交代的已经在作品中了。别看作品短,它真的真的真的是一本完结作品。

感谢曾陪我一路走来的朋友们,我们下一本书再见。

上一章目录+书架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