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章 秋收

从仁和堂出来,秦江他们还不知道自己一家被人盯上了,带着秦母和沈月去了上次买布的的布庄,在布庄里,秦母和沈月是一顿采买,可把店里的伙计高兴坏了,还帮忙把棉布和棉花搬上牛车。

“娘,您还有什么要买的吗?”秦江看着那些棉布和棉花问道。

“去肉铺买点猪肉和大骨头吧!”秦母说道。

“好勒,娘,媳妇,你们坐好啦!”

肉铺离布庄并不远,一会儿就到了。

“大姐,要买猪肉吗?”档口里的卖肉屠夫问道。

“今天的五花肉怎么卖?”秦母问道。

“这位大姐,今天的五花肉是15文钱一斤,您要来多少?”屠夫翁声翁气地问道。

“来3斤五花肉,再把你案上所有的大骨头都包起来,算一下,一共多少钱?”

“大位,五花肉一共45文钱,大骨头给您便宜点,这些能有6斤左右,您就给我5文钱,一共是50文钱。”

秦母把50文钱给了卖肉的屠夫,秦江把东西都放入竹筐里。

又问了一下还有什么要买的,确定没有要买的东西后,就赶着牛车回去了。

回到家后,秦母把东西棉布和棉花分了一下,秦江和秦海都要给秦母钱,秦母说:“行了,还没分家呢,这些东西都是公中出,你们自己手里的钱,自己留着买点东西。”duqi.org 南瓜小说网

“娘,您买肉啦,还有大骨头呢,大嫂,我要喝你熬的骨头汤。”秦婉抱着袁氏的胳膊撒娇地说道。

“好,小妹想喝,大嫂给你做。”说完,袁氏用手刮了一下秦婉的小鼻子。

沈月看着这一家,感觉很温馨。

“娘,我今天去地里看了一下,水稻成熟了,明天就可以收了。”秦海从外面回来,一边洗手一边说道。

“收完水稻,红薯也该收了。”秦母说道。

“你爹去哪儿了?”秦母又问道。

“我爹在盖新房地基那呢,不知道在干什么呢?”

“这秋收后,就该盖房子,争取冬天来临之前住进去。

“二嫂,后山的栗子是不是也可以采了。”

“嗯,等秋收完后,再上山,到时候酒坊就可以生产酒了。”

“太好啦!”秦婉一下子开心地跳了起来。

“这孩子,发什么疯呢?”秦母嗔怪道。

“娘,二嫂说,秋收后,上山收栗子,到时候酒坊就能开始酿酒啦!”

“这栗子还能酿酒呢,到时候我们大家一起去采,就你们两个,可采不回来多少。”秦母笑呵呵地说道。

沈月听到这话,感觉这个家真的很温?,自己当时的决定是对的,在把相公的腿脚治好,那这个家就更完美了。

想到相公的腿脚,沈月觉得自己还得酿出好酒,把医药谷的江神医勾出来。

到了吃晚饭的时候,秦老汉回来了。

“老大,今天去地里看,水稻能收了吧!”秦老汉一边洗手一边问道。

“爹,能收了,是找人帮忙还是自己收。”秦海问道。

“和往年一样,自己收,咱家地不多,一共才5亩地,很快就能收完的,等秋收完了,咱家还得买地啊!”

“行,今年有牛车,能省力很多。”秦海说道。

“我和弟妹也能下地帮忙。”袁氏接着说道。

“收水稻不用你们帮忙,要是实在呆不住,就去捡稻穗,婉儿也去。”秦母端着最后一道菜从厨房出来说道。

秦婉看到桌子上的菜,特别开心,今天的晚餐是豆角炖红烧肉,大骨头汤,烧茄子,主食是二米饭。

沈月看到那道烧茄子,就想起相公给讲的那个“烧”茄子的趣事,笑了。

秦江看到沈月一直在看烧茄子笑,把拳头放到嘴边,轻咳了一下。沈月看了他一眼,没说话。

“吃饭吧!媳妇。”

吃完饭后,大家把明天秋收的用的镰刀找了出来,开始磨刀,为明天秋收做准备。

“爹,明天还是先把水稻拉回家,之后在家里打稻子吗?”

“嗯,明天先收稻子,把地里的都收回来后再打稻子,不去村里的公用的打谷场了。”

安排好明天秋收的事宜,大家就回房睡觉了。

“相公,爹怎么不去村里的公用的打谷场啊!”

“哎,咱家是外来户,要用村里的打谷场,要排到最后,所以今年的时候爹就自己买了打稻桶。”

“那大哥怎么还问是不是在家打稻子呢?”

“大哥那是想确定一下爹的想法,如果爹还去村里公用的打谷场,大哥可就要劝说了。”

“媳妇,你知道你在玩火吗?”

沈月和秦江聊天的时候,她的手一直在秦江身上无意识的抚摸着,秦江说完,就翻身把沈月压在下面。

“媳妇,春宵苦短,咱们做点有意义的事。”

第二天的早饭还是袁氏做的,每次沈月想做早饭的时候,袁氏都说不用,就算沈月起得早,也就是帮忙打个下手,大多数都是袁氏自己做,袁氏的原话是:“家里人口简单,做饭容易,而且自己也喜欢做饭,等以后有了孩子,在让沈月帮忙。”完整内容

大家吃完早饭,秦老爹、秦海和秦江都拿着镰刀下地割稻子,别看秦江腿脚不好,平时不需要他干什么,但是春种和秋收都是要帮忙,袁氏带着沈月和秦婉各背着一个竹筐,下地捡稻穗,秦母在家做家务和做饭。

“秦大哥,下地干活啦!”一个村民说道。

“你这也是下地啊,小子多就是好啊!”秦老汉看着这个村民身后的4个儿子说道。

“半大小子,吃穷老子,秦大哥,今年你家还用村里的打谷场吗?”

“不用了,今年我们自己在家打稻子。”

“哎,不聊了,趁着天气好,赶紧把水稻收回来。”这个村民说完就带着儿子们走了。

不一会儿,就到了水稻田,秦家爷三个开始收割水稻。在秦家爷三个收割到一半的时候,袁氏带着沈月和秦婉也来到了稻田,把地里散落的稻穗捡到竹筐里。

中途,秦母送过一次水,大家休息了一会儿,又继续干活。

等到中午的时候,秦母又把饭送过来,大家就在地头找个平整的地方开始吃饭,一到秋收的时候,村里所有人中午都是不回家吃饭的,就是为了争取时间早点把水稻收回去,省得变天收不了。

秦家5亩地,起早贪黑忙了两天,终于把所有的水稻都收回了家,这还要感谢家里有牛车,以前家里没有牛车的时候,都是爷三个一担一担挑回家的,今年有了牛车,就方便了很多,几趟就把水稻都拉了回来。

之后就是开始用打稻桶进行脱粒,这可是个力气活,爷三个换班来干,打完一桶,倒在早就准备的平地上,进行晾晒,等晒干后,再装袋,今年的收成还不错,因为秦江是个秀才,所以家里不用交赋税。

大家热火朝天的忙着秋收,而镇子里的仁和堂的那位白衣公子,手里正拿着一张纸看,如果沈月看到这张纸上的内容,一定会大吃一惊。

上一章目录+书架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