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帝被人杀了,太后被人掳走,本来即便贼人说的是真的,只要有太子,朝廷也可以宣布一切皆是逆党造假,以太子凝聚人心,将局势稳定下来。
偏偏乾隆正值春秋鼎盛,也就没立太子。
出了这么大乱子,正是人心浮动,谁也不知道那些王爷、皇子的心底在悄悄酝酿些什么。
傅恒心里一凉!
“傅大人,现在该怎么办?”
领侍卫内大臣一脸惊恐,但这会儿傅恒也没了主意,不过他知道必须要保证太后安全,有她在才能稳定大局,否则万事皆休!
“你带人去看看城门损毁情况如何?看能不能想办法让把一些大内高手送出去,一定要保证太后安全!再把皇后和诸位贝勒护送回去,确保宫中安全。”
“九门提督,你立马赶回皇城,紧闭宫门,不得让别有居心之人得逞。然后派人火速前往另外三门,看城门是否毁坏,若城门无碍,立马命精骑外出搜索,重点沿永定河排查,防止贼人借水路逃遁。”
“五城兵马司指挥,你等迅速带人清理街道,驱赶闲杂人等回家。”
“如今本官暂代顺天府一职,接管京城治安,从今日起,京中戒严,不得有人随意乱出门!诸位军机大臣、六部尚书随我前往宫中,待乱局稳定,再从长计议!”
一连串命令下出,众人依言行事......
......cizi.org 永恒小说网
秋风萧索,天气转凉,转眼已过了数月。
陕甘肃的一座苍山上,“红花会”总舵主于万亭从山寺上缓步下山,及半山腰,回首蓦然一叹。
想起那张犹如枯槁的脸,一时间他竟不知自已所做的事情,究竟是对是错。
这段时日,天下间发生了太多事。几个月前,京师巨变,在红花会的谋划下,十八当家齐聚北京,向世人揭露了胡帝乾隆的身世。
原来他竟是汉官之子!
当日,乾隆被斩,不久后,太后的尸首也在永定门外的十里坡被一众追去的大内高手发现。
在那之后,尽管傅恒在第一时间控制住局势,把顺天府、九门提督、领侍卫内大臣这三个几乎包揽京中所有力量的职位掌握在手,把控全城,实施戒严,按理说也不怕有人造反。
可他算漏了一点,京城内外除去有步军统领衙门、顺天府和五城兵马司,还有最精锐、也最重要的驻京八旗。如西山锐健营这些御林军,向来只听皇帝旨意,即便他是领班军机大臣,也无资格调动。
因此,傅恒起初并没想到此事。
可他却忘了,乾隆一死,加之他身世被公之于众,别说他未立太子,便是立了太子,能不能登基都另说。
如此一来,各大都统可就得细虑前程了......
他傅恒调动不了,不代表别人也调动不了。
若是给经验老辣的张廷玉,也许会立即做出反应,可他已于去年逝去,仅凭年轻的傅恒没想到这层,等他想起来时,诸多王爷已经各自带着人马“勤王护驾”。
短短数月里,诸王自立,内战四起,大清国一下子四分五裂。
而红花会则在暗中推波助澜,利用在皇宫里打包带走的印章,伪造诸多圣旨、遗诏,令天下进一步大乱。
烽火一起,天下汉人也受红花会“斩龙行动”的鼓舞,各地纷纷起义。
无论满人、汉人,都在逐鹿问鼎,辽东、河朔、湖广、两江,西南,到处都是乱象。
目前,整个天下只有陕甘出奇的安静。
明面上,尽管两省名义上还在清廷的统治下,可实际上,整个官场早就换成了“红花会”的人,就连陕甘总督永常,以及陕西巡抚卢焯也成了傀儡。
准疆战事焦灼,本就邮路断绝,文报不通,陕甘又刻意限制各路讯息,以至于乾隆帝身死一月,前线将领都不知情,还在奋力率部平准。
前两次平准得胜,战后乾隆施加仁政,结果却连遭背叛,尤其此次四大汗皆反,乾隆怒而恨极,当即下旨给兆惠、成衮扎布这两大狠人灭族准噶尔。
天子之怒,伏尸百万,流血千里。清军三月发兵,所过之处不留一人。
尤其是乌雅·兆惠,放在整个中华历史上也堪称禁忌一般。
北路军主帅成衮扎布与准部有不共戴天之仇,剿灭准噶尔人不遗余力,不可谓不疯狂,然而跟兆惠一比,却被乾隆帝嫌他用兵不够极端。
这二人带着大兵压境,
只一月内就攻陷伊犁,准噶尔部阿睦尔撒纳、喀尔喀部青滚杂卜,先后溃败,俩人各带数骑,仓皇而逃,距离彻底败亡已然不远。
紧接着便是屠杀。
当红花会群雄回到陕甘,见过前线战报,一个个不忍于心,皆愤道:“这狗皇帝安能如此残暴?”
可夜凌空却只道四字:“慈不掌兵!”
众人一愕!
随即又见他命人模仿乾隆笔迹,并用带回的乾隆印章,发信给前线嘉奖,并令众将再接再厉,务必令此战过后,准噶尔部再无一人。
“准部不识天数,自取灭亡,上朝前番屡屡厚待诸汗,该部却屡屡背叛,就看其境内瘟疫丛生,可见天意也!”
闻言,心中无不一寒
“可乾隆既然已去,我等为何还要兴起杀戮?”
“乾隆虽死,但中华尚在,大好疆土,岂可弃之?”
“那也不必灭亡一族啊!”
夜凌空微一沉吟。
“自古开疆拓土之难,不在于如何征讨一地,而在于收买人心,需要经过数代教化,施加仁政,才能令人心渐渐归附。然而清廷自康熙二十七年对准噶尔用兵,又经雍正、乾隆,三代人耕耘,准部却毫无归降迹象,可见顽固不化。”
“准疆不定,回疆也必然多乱。”
“而今回部因清廷仁政,百姓日益归心,加之过往屡屡失败,日益厌倦战争,只有灭族准部,方可用作警示,纵然之后有人作乱,其他人也会考虑一下后果。”
恰巧此时,回疆大小和卓叛乱。
于万亭沉问道:“难道不能先攘内,再安外吗?”
夜凌空稍作沉吟
“一来,清廷虽陷内乱,但还占据正统,人心尚在,实力尚存,暂且不宜交锋。”
“二来,我军多是由官军接收而来,若对上清廷,临战恐有阵前倒戈之险,而回部不过乌合之众,我等需借助平回之威,把军心彻底收服。”
“三来,回疆紧挨陕甘,想要进兵中原,就必须平定此处。”
“四来,回疆之地是清廷用几代人鲜血换来,眼下收服在即,倘若我等视若无睹,令一切付诸东流,百年之后,后人必会拿此事戳我等的脊梁骨。
紧接着,夜凌空又讲起一事......
劫持乾隆、太后的那晚,群雄带二人由密道潜入镇远镖局,后来在密室中,他跟二人有过一番交谈。当乾隆得知真相,再听得对方行“屠龙”之举,吓的忙言‘杀他不如留他,有他这一国之主相助,推翻清廷岂不是易如反掌?’
可夜凌空却告知他,自已想要杀他的原因根本就不在于反清,而是另有目的,是为了一个更加崇高和艰巨的缘由。
听完详细,于万亭陷入苦思。
“总舵主,尽管我对乾隆帝不屑一顾,可也肯定他平定准疆之举。康雍乾三代帝王耕耘,此时中原内乱,正是我等收服回疆的大好时机,一旦错过,悔之晚矣!”
听到这话,于万亭眉头终于舒展,叹道:“就按照你说的来吧......”
随着准噶尔部贵族屠戮一空,只留下诸多平民,以防阿睦尔撒纳登高一呼,又有贵族率众响应此獠。后来,凡是青壮皆被斩戮,妇孺悉数祛入陕、甘,只是大多数人死在路上。
之后,夜凌空伪令封赏,借将兆惠、成衮扎布等人骗到甘肃软禁。
不过他俩都是通晓兵法,带兵勇猛的帅才。
兆惠对乾隆、清国忠心耿耿。成衮扎布贵为喀尔喀蒙古亲王,又是成吉思汗后裔,一旦放虎归山,说不准会生出别样心思。
故而,夜凌空也不敢放归,只是待遇也还不错......
毕竟两人对收复中华国土皆有大功,即便彼此立场不同,也当善待,日后晓之大义,未必不能收服。
随后打散部众,由胡、苗二人带着红花会众人接管。
至于那五万大军,凭借乾隆印章,加上永常协助,战后红花会把乾隆平定西北的精锐,还有先前接手的陕甘驻军,打散重编,将骨干逐渐换成自已的人。
尽管有将领对命令感到怀疑,可大军水尽粮绝,粮草皆要依靠陕甘,再者皇帝的印章也做不了假,故而没什么抵抗,就让红花会的人夺了兵权。
八月中旬,夜凌空在陕甘总督府内,阅过一份信件,喜道:“六百里加急,弘昼和弘明打起来了......”
说着递向一旁。
于万亭连忙接过,看了几眼,一脸喜道:“好啊,打的好,让他们狗咬狗!”
斩龙当日,根据雍正遗诏,把八旗旗兵分派给八王统领。
满清八旗,正黄、镶黄、正白三旗实力最强,又称上三旗,一向由皇帝亲掌。余下五旗称为下五旗,每一旗由满洲都统统率。
当天,上三旗分别落入弘昼、允禄、允祹之手。
原本八大亲王里这三人实力最强,不过后两人垂垂老矣,允禄拿到下镶黄旗后,又把兵权交给了其子弘明,允祹膝下无子,对皇位倒不是怎么热衷,但不知为何,投靠了乾隆第四子永城。
弘昼、弘明二人各有两支下旗投靠,永城虽仅有一支上旗、一支下旗,但却有傅恒等人支持。不过永城却未登基为帝,而是与傅恒、皇后两方协商下,立年幼的五阿哥永琪为皇。
弘昼、弘明那边以乾隆非是满人为由,均不承认此事,二人联手共伐,令永琪一方南逃,随后二者又互相猜忌起来。
如今弘昼占据直隶、山西、河南、山东、以及东北龙兴之地。弘明占据湖北、湖南、安徽、江苏。永琪则占浙江、福建、江西、广东,三足鼎立,余下多已独立出去,或被汉人占据。
而红花会则暗中窃居陕甘,同时渗透四川,实为隐匿起的第四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