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1章 阳谋
见赵桓面色已经恢复正常,张克公继续道:“况且,山东虽然富庶,不过偏居一隅,地不过数州,人不过百万,而两河之地本就贫瘠,在经过田虎的一番蹂躏,现在已经满目疮痍,王伦想治理两河,就不得不从山东调集大量的人力物力。”
他淡然一笑到:“试问山东到底又有多少人力物力可以供他如此驱使?如果他因此半途而废,则会引起两河百姓的不满,而他挖肉补疮又会引起山东百姓的愤怒,一个不慎便是民变肆虐,到那个时候,不需要我们打他,只怕他们自己人就会先打起来了,那个时候他所谓的汉国自己就会乱象横生。”
郑居中道:“故此,太傅才会建议官家将燕云六州和西北等地一股脑儿的赏赐给他,这也一来不但可以让官家牢牢的站住大义和公理,还能将这个包袱抛给王伦?”
何栗笑道:“如此一来,只怕那王伦不但吞不下这么多的地盘,还会被活活的撑死。”
耿南中也道:“更何况,西北和党项交界,那些夏贼历来对中原垂涎三尺,特别是河煌大战后,夏贼一直想要兴兵复仇,每日里都是蠢蠢欲动。王伦呆在那里,等于是在替我们去挡夏贼的铁骑,何乐而不为?”
白时中看今天张克公如此出风头,心中酸水大冒,不禁开口道:“如果王伦不要西北又如何?”
这次没用张克公开口,郑居中嘴角带笑道:“王伦不会不要的,他来找官家讨说法,无非是想要两河的地盘,现在官家连西北都给他了,他如果不要,怎么向自己的下属交代?有以何种借口推脱?他汉公的名声还要不要了?如果那样,他作为汉公的威信就会扫地,哪怕明知道吞不下,他也不得不吞。”
赵桓大笑道:“好个一石二鸟之计,既然如此,朕这便下旨,将两河与燕云和西北等地赐给那奸贼王伦。”
当王伦接到赵桓的旨意后,也不由得一愣:“将西北也给了我,这个赵桓还真有点儿歪点子。”
一旁的孙静道:“汉公,这条计策好毒,这是想借着两河与西北拖死我们汉国。”
王伦笑道:“赵桓没这个脑子,我想这必然是张克公和郑居中等人的计谋,不过他们算计的倒是不错,这是阳谋,我只能接招。”
孙静呼吸有些急促道:“但是如此一来,我山东一隅之地如何供养这数十个州县嗷嗷待哺的百姓?”
王伦苦笑道:“再难也要做,游戏规则就是这样,这一招让他们占了先机,我们只能被动接下来,谁让我们先去找他讨得说法?现在人家不但按照我们的要求做了,还额外的多给了这么多补偿,我们怎么能不要?否则我大汉的威信何在?我又何以立国?看起来,这段时间,我们不得不勒紧裤腰带精打细算的过日子了。”
王伦说的不错,张克公的这一招实在是太毒了,依照王伦现在的条件,恢复两河的生产已经是极限的极限了,这下子冷不丁再加上一个更为贫瘠而且外部环境极差的西北,王伦不被拖死也要被弄个半死不活。
可是这是阳谋,和引蛇出洞之类的阴谋诡计完全不是一个层面的,阴谋你可以躲,而且可以逃,比如对方引诱你说一些话,然后再秋后算账,这就是阴谋,你完全可以什么也不说,不给对方抓住把柄,他就拿你无能为力。
但是阳谋则不然,阳谋不管你有没有准备,就是光明正大的来,你还不得不接下来,因为如果你不接,带来的麻烦比接还多。
历史上当真可以称作阳谋的计策并不多,有人说二桃杀三士是阳谋,其实大谬,因为公孙接、古冶子和田开疆只要说一句:“我的功劳不是你晏子可以定的。”那齐晏子的一切算计立马化为泡影,相反那三人还可以参晏子代国君评定功臣越俎代庖之罪,反将他一军。
至于东晋十六国时候,前秦王猛被后人津津乐道的“金刀计”,更是臭不要脸的阴谋诡计,而且还没有什么技术含量。
当真可以称作阳谋的,只有战国时期的“围魏救赵”和汉武帝的“推恩令”,那是谁都看得出来却又不得不上套儿的阳谋。
围魏救赵的厉害之处在于不论齐国是不是要当真打大梁,只要庞涓听说这个消息不得不撤兵回援,哪怕明知道路上有陷阱也不得不跳。
而推恩令的可怕不是因为汉武帝用天子的权力下压,而是被算计的人不得不被算计,因为那些庶出的儿子没有一个不想被这么算计。
至于“杯酒释兵权”之类的,只是赵匡胤用自己的皇权下压,只是一味的使用暴力,没有任何的智慧在内。
现在赵桓给王伦下的就是阳谋,王伦心里比谁都清楚自己占据这些地方的危害性,但是却不得不接下来,因为他更承担不起信用上的缺失,不得不说,张克公的这一计策好毒,毒的流脓。
虽然王伦和下属说的时候表现得很轻松,但是心里得却丝毫轻松不起来,这次一口气吞下来得地盘太大了,西北更是不毛之地,这些地方不建设不行,但是大建设自己又确实力有不逮,建设用得人力物力从哪里来?赈济灾民需要得粮米又从哪里来?
地盘扩大了,就不得不扩大驻军,而驻军得扩大又牵扯到粮饷军费,这些都是让人极其头疼得事情。
还有战后对有功将士得奖励,对阵亡将士得抚恤,对伤残官兵的安置,无一不是需要大量的资金。
文学作品里面可以说一句:“百万大军向前进,纵横捭阖定鼎乾坤。”但是现实中如果光靠打就行,连那个酷爱杀人得黑旋风李逵都能当皇上了。
这些事情如果处理不当,不单纯是地方不稳,连军队都会受到波及,为什么王伦得汉军能打敢打?
因为这些军汉得身后事都被处理得妥妥当当,每个家庭都有充分得福利保证,还有抚恤制度,士兵根本没有后顾之忧,所以他们才会悍不畏死奋勇向前,如果当兵就是为了所谓的荣誉感,早没人干了,否则大宋干嘛要给士兵刺字?就是怕他们跑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