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七章 夹带私货

第421章 夹带私货

陈敷的话让王伦心中一阵狂喜,陈敷是个技术型人才,不懂什么语言艺术,只知道实事求是,他既然这么说了,必然是看出大汉的农业还有巨大的提升空间。

想到这里,王伦强压下心头的激动道:“既然如此,陈先生可有解决之法?”

陈敷道:“在下已在大汉游离两月之久,对各处农田之事粗有了解,对此也有了一些浅见,正在整理之中。”

王伦笑道:“汉公府尚缺一名主管农桑的郎中令,不知先生可愿意屈就?”

陈敷淡然道:“可是需每日早朝商议国家大事,然后回府衙内办公?”

王伦笑道:“无须如此,先生只需根据需要研究农桑之处便可,如有需要,无论是书籍还是人力物力,本公皆全力提供,本公这里也有一些关于农桑,特别是有关棉花的种植古书残片,先生如果需要,本公一应照准。”

陈敷波澜不惊的面上这才显出惊喜之色,当即起身拜倒:“既然如此,在下必不辱汉公使命。”

陈敷是个农业狂人,早在第一眼看到棉田的时候,就被震撼住了,而且他仔细看了大汉各处的农业情况,发现这的确是一个做事的地方,可以一展自己的农业才华,这才是他能够留在汉国的原因。

至于升官发财,陈敷还真没有这个兴趣,否则他一个书香世家的子弟,怎么可能不去考取科举?

如今王伦给了他此生最希望的生活,他兴奋还来不及呢,怎么可能拒绝。

大汉的官制相当严苛,只不过陈敷之事早在半年前王伦便定了下来,故此户部的农业司的田亩郎中一职一直处于空悬之中,由宋万代理,现在陈敷受了王伦的官职,一切特事特办,吏部尚书张邦昌当即写好公文,由内阁首辅杨时签字,最后王伦用印拍板。

陈敷也是个急性子,接了官印也没兴趣在这里议事,当即要求回他的官署,还请王伦将一应书籍给他送去。

王伦微笑点头,一一照准。

陈敷走后,货币司司长杜迁的副手神算子蒋敬起身道:“汉公,如今我大汉虽已立国,但是所用钱币依然是赵宋的制钱。虽然汉公在立国之初便命微臣等人准备打造我大汉通宝,但一来赵宋制钱流通已过百年,连契丹、西夏、高丽等地都以宋钱为主,其主体地位难以撼动;二来我大汉虽然立国,但尚无年号,故此搁浅至今。”

王伦的面色顿时冷了下来,货币的重要性自然不言而喻,不但是一个国家的门面,更是经济活动的重要媒介,一个国家如果货币制度落后,必然会导致经济的落后,人民生活得落后。

比如现在得天下,宋钱占到了九成以上,什么契丹、西夏包括高丽,虽然自己也有制钱,但是主要流通得反而是宋钱。

虽然赵宋在对外战争中总是被人按在地上爆扁,可是经济上始终压这些国家一头,无论契丹还是西夏,每年都从赵宋可以获得大量岁币,但是那些番邦却越来越穷,赵宋却越来越富。

这些当日不能说都是货币得功劳,但是货币之功也是其中重要得一环。

王伦早就想打造大汉的货币体系,但是无奈期间的问题太多,首先就是自己的地盘宋钱流通时间太久,一旦贸然改变币制势必造成民间恐慌。

其次就是如何制定大汉币制,铸币绝对是一件技术活,昔日王莽新政铸造大钱,董卓乱政打造小钱,都造成了民间百姓纷纷破产,从而激化社会矛盾造成天下大乱。

这些问题其实还是小问题,最大的问题是,自己手底下这些人压根就在和自己打马虎眼阳奉阴违。

这倒不是说这些文武大员对自己有二心,恰恰相反,他们是对自己忠心耿耿,所以才故意和自己在此事上作对。

理由很简单,他们希望王伦百尺竿头更进一步。

蒋静所说的那个年号才是问题最关键的所在。

劝进这种事情古已有之,但是不能乱来,早在王伦起兵山东的时候,就已经定下了调子,不称王,不登基;有了王伦当时的这个话,劝进绝对不能随意出口。

这等事情乃是天下第一等的大事,就算开口,也要杨时、赵明诚、种师中这等大佬出面,不过必须要有一个最为合适的契机,绝对不能随随便便的出口。

而契机不但需要等,更需要创造,比如王伦大婚的时候,杨时专程赶到长安城,老头子亲自设计了王伦的大婚典礼,就是要以宏大的婚礼彰显王伦的身份,如果有一个合适的条件,这只老狐狸绝对会找机会劝进,但是王伦的防御相当严密,从始至终也没让这些老狐狸找到机会。

河东之战胜利之后,王伦雄踞北方,地盘已经和五代十国之时的南唐相当,绝对具备了称帝的条件。

如果说过去对王伦未婚颇多非议,现在则是对王伦还未登基议论纷纷,虽然还没人直接劝进,但是各种声音还是在私底下蔓延开来。

这些事情王伦自然不是不知道,对此他也感到头疼,但是他明白现在登基绝非最佳时机。

当然,底下的人也不会乱来,只会借着各种的小动作不断给王伦施压,比如这次,蒋静又在夹带私货了。

杨时那等大佬不方便随意开口,杨再盛、史进这些铁杆也不好直接说,蒋静这种不大不小、不亲不疏的人物刚刚好,于是就被那些大佬给推了出来当出头鸟,经常在不经意之间夹带私货,旁敲侧击的引诱王伦登基。

其实也不仅仅是蒋静,像陈达、杨春、李忠、周通、马麟、李小二、高老城这些人,都被这些大佬威逼利诱着在不经意之间对自己表达过这种暗示。

对自己手底下这些家伙,王伦也无语了,他们的确有私心,但是也是出于公心,在客观上也是为了自己好,自己还真不好说什么。只好装糊涂懒懒的道:“改革币制确乎要紧,的确需要时间,尔等只需精心准备便是,至于其他,皆是水到渠成之事,本公自有安排。”

眼见着会的风向开始不对劲儿,再开下去不知道这些老狐狸又要搞出什么幺蛾子来,好在最重要的几件事情也有了定议,王伦便直接宣布廷议结束,众人只好纷纷起身告退。

上一章目录+书架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