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4章 储君之位

对于储君之位的空缺,朝中的众臣们开始了激烈的讨论和商议。

大皇子虽然英勇善战,且深得部分朝臣的拥护,但他拥有一半的东夷血统,这在庆国这个注重血统纯正的国度里,成为了他无法逾越的障碍。不少大臣担忧,若大皇子继位,恐怕社稷不保,因此大皇子很快便被排除在外。

二皇子在前天的刺杀中虽然侥幸存活,但却瘸了一条腿,这让他在朝中的威望大打折扣。更重要的是,他的伤势严重影响了他的行动能力,使他无法再像从前那样参与朝政。因此,二皇子也被众人认为不适合继承皇位。

最后,众人的目光集中在了三皇子身上。三皇子虽然年纪尚幼,只有六岁,但他聪明伶俐,且血统纯正,无疑是最合适的储君人选。然而,他的年纪实在太小,无法独立处理朝政,这让众人感到无可奈何。

朝中大臣们陷入了困境,堂堂皇室居然无一人适合继承皇位,这无疑给庆国的未来蒙上了一层阴影。

正在这时,范建站了出来,突然说道:“大家可知道,陛下其实还有一个皇子,今年已经十六岁,正适合太子之位。”

“什么!陛下还有一个皇子?是谁?”众人大惊。

“他便是范闲,当年,叶轻眉生子那天遭到刺杀,她的孩子便是范闲,也是陛下的血脉。”

“因为没有查到幕后凶手,陛下担心孩子的生命安全暂时寄养在臣老宅中,由陛下乳母抚养。”

“这一次,陛下招范闲入京,就是存了让范闲认祖归宗的意思,只是陛下还没来得及行动,就被刺杀,瘫痪在床。”范闲沉声说道。

范建的话在朝堂上引起了轩然大波,众人面面相觑,显然这个突如其来的消息让他们措手不及。

“司南伯爵,你此言可当真?”宰相林若甫问道,他的声音中带着一丝颤抖,仿佛这个消息对于他来说太过震撼。

范建点了点头,沉声道:“此事千真万确,陛下当年确实将范闲寄养在老宅,由乳母抚养,此次陛下招范闲入京,本意便是想让范闲认祖归宗。只可惜,陛下遇刺,此事便耽搁了下来。”

朝中的大臣们开始议论纷纷,他们都知道范闲这个名字,但从未将他与皇室血脉联系起来。

如今范建这么一说,他们才恍然大悟,原来范闲竟然还有这样的身份。

当然,众人对比还有一些疑虑,于是便问道:“司南伯爵,此时除了你之外,可还有人证?”

“有的,鉴查院院长陈萍萍,长公主李云睿都知道,他们可以作证,而且陛下也知道,否则他一个澹州成长的孩子,怎么可能迎娶郡主?”范建说道。

林相这时说道:“司南伯爵,对于此事,大家都有疑虑,不如将陈院长和长公主请过来,详细阐述当初的情况。”

一个时辰后,陈萍萍和李云睿来到这里。

“范闲确实是陛下和叶轻眉的孩子,所以陛下当初才会亲自派遣鉴查院三处处长费介教导,而且赐予了鉴查院提司腰牌。”陈萍萍肯定地说道。

“我也可以作证,当初太平别院刺杀那天,我确实看到叶轻眉产子,而且很多杀手刺杀叶轻眉,叶轻眉不幸遇难,孩子救了下来,隐姓埋名在司南伯爵府长大。”长公主李云睿也是极为肯定地说道。

有三个位高权重的大臣说话,其中还有一个是长公主,现场众人再无疑虑。

“范闲若真是陛下血脉,那他的确是最合适的储君人选。”一位大臣说道,“他既聪明伶俐,又血统纯正,且年纪适中,足以担此重任。”

“不错,范闲若是储君,必定能够带领庆国走向繁荣。”另一位大臣附和道。

越来越多的人附和,很明显,他们都是李云睿、林相和范建的人,几乎占据了多大多数朝堂势力。

然而,也有大臣对此表示担忧:“范闲虽然聪明,但他毕竟在民间长大,没有经历过朝堂的斗争,如何能够胜任储君之位?”

“此言差矣,范闲虽在民间长大,但他聪明过人,而且京中颇有才名,必定能够胜任储君之位。”一位支持范闲的大臣反驳道。

朝中的大臣们分成了两派,一派支持范闲成为储君,另一派则对此表示担忧,然而,无论他们如何争论,都无法改变范闲是皇室血脉的事实。

最终,绝大多数人支持让范闲暂时担任储君之位,同时派遣几位经验丰富的大臣辅佐他处理朝政。

他们开始纷纷上书太后,请求太后定夺。

太后接到众臣的奏章后,大吃一惊。

“范闲居然是叶轻眉的儿子?”太后心中极为恐惧,当初叶轻眉就是她和皇后派人杀的,后面甚至导致皇后家族的毁灭,她的家族也是遭到了疯狂的报复。

叶轻眉已经成了她此生的禁忌,但是现在,叶轻眉的儿子突然冒了出来,让她脸色惨白。

“太后,您怎么了?”一旁的太监问道。

“宣,宣林相!”脸色恢复过来后,太后连忙说道。

很快,她便召集了几位位高权重的大臣,在密室中商议此事。

“我不同意范闲担任储君!”等到众人汇聚一堂之后,太后首先说道。

“太后,陛下遭遇刺杀,无法处理政事,范闲身为皇家血脉,有资格担任储君,继承下一任皇帝。”林相不满地说道。

“太后,臣附议!”又一名大臣说道。

很快,太后就发现,所有的重臣都同意让范闲担任储君,这让太后心中十分不满。

经过激烈的讨论,太后想要三皇子担任储君,暂时由几位大臣共同监国,同时选派一位德高望重的老师,教导三皇子治国之道。等到三皇子长大成人后,再行继位。

但是几个重臣坚决不同意,都认为范闲最适合做储君。太后见众臣坚定支持范闲,心中虽不满却也无可奈何。

接下来几天,太后惊恐地发现,几乎所有的朝臣都支持范闲担任储君,

太后终于知道,她已经没有能力强行反对范闲继位了,虽然心中极为不甘心,但还是说道:“既然众位爱卿都支持范闲,那本宫也无话可说,但本宫有一事相求,希望众位爱卿能够答应。”

“太后请讲。”林相和其他大臣齐声说道。

“本宫希望,在范闲继位之前,能够对他进行严格的考察和培养,毕竟他从小在民间长大,对朝政和宫廷礼仪都不熟悉。本宫会安排一些有经验的老师来教导他,希望他能够尽快适应皇室的生活。”太后只能退而求其次地说道。

众臣听后,也是纷纷点头,认为太后的建议十分合理,至此,庆帝瘫痪之后的朝廷动荡终于告一段落,范闲成了最大的赢家。

当天,便有太监在范府宣读圣旨。

“奉天承运皇帝诏曰,范闲乃陛下血脉,赐名李闲,特封李闲为太子,以显皇家之尊贵,彰显太子之威仪。即日起,李闲太子需入住东宫,学习宫廷礼仪,熟悉朝政大事,为将来继承皇位做好充分准备,钦此。”

范闲接过圣旨,此刻他已经更名为李闲,心中五味杂陈,他抬头望向天空,心中默念:“叶轻眉,您看到了吗?如今我已是庆国的太子,不久之后,我会把你复活。”

$(".noveContent").("halfHidden");setTimeout(function{$(".tips").("点击继续阅读本小说更多精彩内容,接着读

上一章目录+书架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