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九十一章最后一搏(二)

(求订阅!求票票!)

在1917年秋季,舍尔还派出巡洋舰和驱逐舰对来往于英国和挪威之间的护航船队展开攻击。

10月17日,正值里加战役的高潮阶段,2艘新近服役的轻巡洋舰“绿头蝇”和“牛虻”号在设德兰群岛以东约50海里处成功拦截了一支英军护航船队。

他们将12艘货船中的9艘送下海底,顺手还击沉了2艘英军驱逐舰,凯旋而归。

英国人很快展开反击,贝蒂计划派出以大型轻巡洋舰“光荣”和“勇敢”号为核心的快速编队袭击在赫尔戈兰湾进行定期扫雷任务的德军舰艇。

引诱在威廉港驻泊的德军战列舰出航,再以埋伏在快速编队后方的战列舰和战列巡洋舰加以歼灭。

英军舰队在11月17日实施进攻,双方舰队在雷区之间进行了一场异常危险的追逐战,当留守港内的“皇帝”和“皇后”号战列舰出海增援时,英军快速编队开始后撤。

但谨慎的德国人并未深追,这次被称为第二次赫尔戈兰湾海战的战斗就此落幕。

1917年12月12日,德军战舰再次袭击了挪威护航船队,第2驱逐舰支队在战斗中成功击沉了6艘货船和包括“鹧鸪”号驱逐舰在内的5艘护航舰艇。

1918年2月,第2驱逐舰支队突然南调,对多佛尔海峡的英军巡逻舰艇发起突然袭击,击沉了8艘轻型舰艇。

两个月后,舍尔再次策划袭击挪威护航船队,并出动了公海舰队主力,由希佩尔率领战列巡洋舰部队在轻巡洋舰和驱逐舰伴随下作为前锋,舍尔率领主力舰队断后掩护,力图抓住英国舰队一部加以歼灭。

德国舰队于4月23日夜间隐蔽出航,不巧的是航进途中“毛奇”号战列巡洋舰发生严重故障,失去行动能力,只能发报求援,暴露了舰队行踪。

舍尔只好取消作战,舰队调头返航,途中“毛奇”号又遭到英军潜艇e-42号的雷击,所幸控制得当,没有沉没,坚持到返回港内。

德国公海舰队在战争中的最后一次大规模出击就这样草草收场了。

其实德国海军是想做最后一搏的,他们也不是甘心认输,但奈何国内心不齐。

1918年9月,霍尔岑道夫因为健康原因辞去海军总参谋长的职务,由舍尔接任,公海舰队的指挥权则移交希佩尔。

10月间,德国陆军在西线战场上遭遇挫败,面对协约国的大规模反攻力不能支,德国政府也开始寻求结束战争的途径,但海军高层依然寄希望于最后一搏。

希佩尔奉命拟定了一项作战计划,准备与英国大舰队进行决战,并得到舍尔的批准,海军方面完全不在乎政府为达成停战而进行的外交努力。

10月27日,希佩尔下令舰队集结,准备作战,但是厌战已久的基层水兵已经风闻停战在即,部分战列巡洋舰和轻巡洋舰上的士兵拒绝执行命令。

到10月29日,整个第3战列舰分舰队的水兵们也加入了对抗的行列。

为了防止发生大规模兵变,希佩尔命令将第3战列舰分舰队调往基尔,结果反而激起舰队基层更大的不满,最终在基尔港揭竿而起。

1918年11月11日,德国政府宣布停战。最后,公海舰队终于在11月20日驶离港口,但他们并不是去作战,而是向英国人投降。

1918年,第一次世界大战已经接近尾声。在经历了四年大战之后,曾经强大的德意志帝国正在步入死亡。

尽管德国陆军仍在奋力战斗,而且事实上已经将俄国击败,但是由于英国的海上封锁无法打破,德国的经济生产资源已经枯竭。

忍饥挨饿的老百姓已经无力再为他们身处前线的子弟兵送去更多物资给养了。

而且,受到俄国革命的影响,厌战情绪正在德军中蔓延。

同时,在西线,由于美国的参战,协约国实力大增。

到夏季结束时,德军不得不开始向本土溃退。

由于已经身陷绝境,德国于10月4日宣布接受美国总统威尔逊的“14点计划”,以此为基础,与协约国谈判停战。

但是,即便已经开始谈判,德国仍希望获得尽可能宽大的停战条件。

德国人把希望寄托在实力仍然完整的德国海军身上。

德国人知道,在两百多年前的第二次英荷战争的中,荷兰海军就曾攻入泰晤士河,从而逼迫英国在谈判桌上让步,为自己赢得了体面的和平。

如今,德国人打算故技重施。

其具体作战计划是,首先,以法国北部和比利时沿岸作为基地的德国海军轻型舰艇将对英国泰晤士河口进行一系列突击,引诱驻守苏格兰斯卡帕湾的英国主力舰队南下驰援。

接下来,早已埋伏在英国舰队航道附近的德军水雷和潜艇将对航渡中的英国舰队实施攻击,竭尽全力削弱对手。

最后,德国公海舰队将集结所有可以作战的军舰,与英国主力舰队进行决战。

在经历了漫长的等待之后,蒂尔皮茨当初所设想的那场海上决战似乎终于近在眼前了。

毫无疑问,无论是轻型舰队、潜艇部队还是公海舰队,都将遭到优势敌人的阻击。

各种有利条件都不在德国人这边。他们也不可能奢望能获得当年荷兰人所获得的好结果。

但为了给自己的和平谈判赢得更多筹码,德国海军将不得不豁出性命,拼死一战。

无论成败,这都将是德国海军最后的战斗。

如此黯淡的前景,令很多德国水兵感到绝望,能不绝望吗?有种明知要死,却不能反抗的悲愤,那种感觉后人难以体会。

10月29日,公海舰队的22艘主力舰、12艘轻型巡洋舰和70艘驱逐舰按计划驶离港口,踏上最后的征途。

但是就在舰队离港后不久,数艘主力舰上的水兵爆发革命,拒绝执行这种叫他们送死的作战命令。

尽管舰队司令希佩尔很快就将革命镇压下去,但是精心筹划的行动计划已经被打乱,作战计划宣告流产。

公海舰队只好原路返回基地。

当第三战列舰中队到达基尔港后,舰队水兵革命的消息迅速流传开来,从而引发了更大规模的水兵革命。

这一次,海军当局再也无法将革命镇压下去了。

短短数天之内,革命蔓延到整个德国。

皇帝威廉二世被迫退位,流亡荷兰,德意志第二帝国宣布灭亡。

在其废墟上建立起来的德国新政府再也不能期待会有任何新的谈判筹码了。

11月11日,德国与协约国签订《停战协定》。

根据《停战协定》第21条和第23条,为表达其寻求和平的诚意,德国须立即向协约国交出其全部潜艇。

作为公海舰队主力的10艘战列舰、6艘战列巡洋舰、8艘轻型巡洋舰和50艘驱逐舰将被解除武装,并作为人质拘押于中立国或协约国的港口,直至由最终和平条约来决定它们的命运。

所有引渡军舰的名单由协约国提供,德国必须不折不扣地予以执行。

这意味着,公海舰队中将不得不交出他们手中最精良的军舰。

此时在德国公海舰队基地威廉港,由于革命造成的社会动荡,德国海军已经处于崩溃的边缘。

水兵目无军纪,公然在舰上酗酒嫖宿。军官毫无权威,束手无策。

德国人曾请求协约国宽限时日,以便整顿军纪以后再履行协定。

但是,已经升任英国主力舰队司令的日德兰海战英雄贝蒂,对此断然拒绝。

他明确警告说,协定条款必须在一周内,即11月18日以前得到履行。

否则,英国舰队将冲进赫尔果兰湾,摧毁德国舰队。

在经历了长达四年的等待之后,英国舰队终于要像战前德国人估计的那样,冲到自己预定的战场上来了。

然而,此时已经被革命和内乱瓦解的德国海军,再也无法沉着应对敌人了。

面对英国人的恫吓,无论是革命的水兵还是保守的军官,都认识到,必须立即为舰队出海做准备。

德国人相信,只要履行《停战协定》,当和平条约最终签署以后,舰队还能回到自己的手中。

相反,要是不履行《停战协定》的话,将给英国人以借口,使他们占领赫尔果兰岛,进而摧毁整个德国舰队,并炮击德国的沿海城市。

所以,尽管局势仍然动荡,但是革命者和被革命者们还是展开了合作。

在码头上,人们开始往军舰上搬运补给品。

根据解除军舰武装的要求,战舰大炮的炮栓被拆卸。

为了保守本国的军事秘密,德国人甚至把舰上的火控设备也一起拆除。

此外,德国海军还必须指定一位指挥官负责舰队航渡工作。

对于这样一项毫无荣誉可言的任务,显然不会有人主动请缨。

最后,公海舰队司令希佩尔“请求”(而非“命令”)海军少将鲁特负责此事。

在经过一番深思熟虑以后,鲁特得出结论,如果舰队不能如期出海,协约国将会以此为借口,进攻德国本土。

德国海军不能承担这样的历史罪责,所以在这样的历史关头,他决定接受这项任务。

革命的激情此时仍然弥漫于德国海军当中,尽管官兵们都希望履行《停战协定》,但在具体工作时依然矛盾重重。

一些情绪激昂的水兵试图将象征革命的红旗带上军舰,以便当与英国舰队相遇时,向他们展示德国革命者的精神风貌。

但是军官们警告说,如果在海上以红旗向英国人表露身份,德国军舰很可能会被作为海盗船对待。

那就意味着,军舰在未接到警告的情况下被击沉。

尽管这个警告打消了水兵们在军舰上悬挂红旗的意愿,但是官兵之间的关系并不融洽,这直接妨碍了舰队出航的准备工作。

公海舰队原计划于11月18日中午出海,但是最终仍不得不延期24小时。好在英国人对这个小小的延误未予追究。

1919年11月19日中午,公海舰队的9艘战列舰、4艘战列巡洋舰、8艘轻型巡洋舰和50艘驱逐舰按计划出海。

这个数字要少于《停战协定》所规定的74艘战舰的要求。

其中,列在引渡名单上的战列舰“国王”号因机械故障,短时期内无法出海。

刚刚下水的战列巡洋舰“马肯森”号也在名单上。但这显然是协约国的情报机关工作出了差错——这艘军舰尚未完工、无法出海。

而战列巡洋舰“冯.德.塔恩”号的缺席则是由德国人自己造成的:由于值班瞭望员擅自离岗,该舰未能及时收到出海命令。

最后,该舰不得不单独航行,好容易才赶上了大部队。

德国人的另一个失误发生在驱逐舰v30号上,在通过自己布设的雷区时,该舰偏离航向,导致触雷沉没。

这些纰漏充分反映出,当前的德国海军,军纪废弛,素质低下。

尽管第二帝国已经不复存在,但是德国战舰仍然悬挂帝国海军军旗。

整个舰队以战列巡洋舰“塞德利茨”号为先导,排成一个长达12海里的队列,以10节航速缓慢前行。

当德国舰队出海后,来自英国舰队的无线电电报变得十分频繁。

贝蒂急切地想知道,德国舰队的航速、航向和当前位置,以便为他们安排“欢迎仪式”。

在据实告知之后,德国人很快就发现了正在“恭候”他们的协约国舰队——那是整个英国主力舰队和一支美国舰队!

34艘战列舰、10艘战列巡洋舰、2艘航空母舰、46艘巡洋舰和160艘驱逐舰,足足252艘战舰的规模令德国水兵们瞠目结舌。

两军相遇后,协约国舰队随即向德国舰队靠拢,将德国舰队包围在中间。

表面上,协约国战舰并无异常,只是伴随在德国战舰身边,并排航行。

事实上,根据贝蒂的命令,其麾下所有战舰都处于最高等级战备状态。

德国人若有任何异动,英美军舰将立即转动它们的炮塔,毁灭敌人。

1秒记住网:。

上一章目录+书架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