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订阅!求票票!)
同时,舍尔还意识到在这个问题上必须得到陆军方面的支持。
舍尔派出特罗塔拜访了陆军的头面人物保罗·冯·兴登堡元帅和埃里希·鲁登道夫上将,此时陆军在索姆河战役中损耗巨大,也急于寻求打破战争僵局的手段。
舍尔通过特罗塔向鲁登道夫转达了海军的观点,无限制潜艇战是赢得最后胜利的必要手段,应该尽可能快地实施这一作战。
11月22日,舍尔前往陆军总司令部,向皇帝本人、兴登堡和鲁登道夫阐述了他的观点,并表示必须在1917年2月1日开始实施无限制潜艇战。
而在几天前,鲁登道夫亲自向霍尔岑道夫表示陆军对于无限制潜艇战的赞同。
得到足够的警戒护航兵力,间接削弱了公海舰队的远洋作战能力。
实际上,霍尔岑道夫并不难于被说服,他很快就放弃了迟疑的态度,在12月22日向兴登堡递交了一份至关重要的备忘录。
在这份文件中海军总参谋部对英国的造船能力和航运能力进行了评估。
并认为如果集中全力对英国的海运线实施打击,有望在1917年秋季取得决定性的效果,而无限制潜艇是达成这一目的的最佳手段。
德国人对自己很自信,认为这一战术能够取得空前盛果,然而事实并不是这样。
虽然霍尔岑道夫在备忘录中不能保证英国会在几个月内屈膝投降,但他坚称不实施无限制潜艇战的后果将难以想象。随着军方高层达成一致,套在潜艇部队头上的项圈即将被解除。
提奥巴尔德·冯·贝特曼-霍尔维格,1909年至1917年间担任帝国宰相,他反对展开无限制潜艇战,但迫于军方压力在1917年初放弃了反对意见。
最后的决定将在1917年1月9日一次高级会晤中做出。
在会上霍尔岑道夫再次向政府领导人及军队统帅们强调了重开无限制潜艇战的必要性。
面对军方的强硬立场,帝国宰相提奥巴尔德·冯·贝特曼-霍尔维格表示不再反对,最终由威廉二世拍板敲定,自1917年2月1日起重开无限制潜艇战。
德军潜艇可以不加警告地击沉任何遭遇的协约国和中立国船只,无论它是否具有武装。
然而,这一决断很快就导致了德国政治家们最担忧的后果——丑国在1917年4月正式对德宣战!
自战争爆发以来,德国海军就将主力集中在北海方向,而波罗的海一直是一个次要战场,德国海军在那里主要依靠少量巡逻舰艇和雷区维持局面。
由普鲁士亲王海因里希海军元帅指挥的波罗的海舰队在开战后得到一些过时的老式岸防战列舰和装甲巡洋舰的加强,以1914年的标准看这些战舰都已经不适于参加舰队交战。
对于德国海军来说,波罗的海战场的开局十分糟糕。
1914年8月,轻巡洋舰“马格德堡”号在芬兰湾搁浅,匆忙弃舰,俄国海军从这艘未被充分破坏的战舰上缴获了密码本,从而为协约国方面破译德国海军密电提供了便利。
1914年11月,波罗的海分舰队再遭重创,装甲巡洋舰“腓特烈·卡尔”号在梅梅尔近海实施对岸炮击时触雷沉没。
1915年夏季,为了支援德国陆军在波罗的海沿岸地区的攻势,德国海军将公海舰队的部分主力舰经由基尔运河调往波罗的海。
其中包括第1战列舰分舰队的8艘无畏舰和第1侦察舰队的3艘战列巡洋舰,会同波罗的海分舰队的第4战列舰分舰队的前无畏舰一道组成一支实力强大的舰队,于8月间实施了突入里加湾的作战。
然而,面对俄国海军布设的密集雷区和俄军舰艇的顽强抵抗,作战未能取得成功,相当数量的轻型舰艇被水雷击沉,“毛奇”号战列巡洋舰被英军e-1号潜艇的鱼雷击伤。
从1914年10月开始,英国海军就分批向波罗的海派遣潜艇,支援俄国海军的作战,并且屡获战果。
在协助俄军挫败了德国海军对里加湾的首次攻势后,英军潜艇e-8号在10月23日击沉了德军装甲巡洋舰“阿尔达贝特亲王”号,11月7日e-19号又击沉了防护巡洋舰“温蒂妮”号。
鉴于英军潜艇的活跃和俄军舰艇的偶尔出击,德国海军从1916年4月开始为来自挪威和瑞典的商船队护航,以确保来自中立国的战略物资能够顺利渡过波罗的海。
然而,在同年秋季,一场更大的灾难降临到波罗的海舰队头上。
11月10日,第10驱逐舰支队的11艘驱逐舰奉命袭击芬兰湾西部的俄军巡逻舰艇,但它们不慎陷入雷区,在一夜之间竟有7艘驱逐舰触雷沉没,这是一个让德国人备受羞辱的记录。
为了扭转在波罗的海前线的被动局面,德国海军在1916年底计划将公海舰队主力东移,准备在波罗的海上实施一次真正意义上的进攻战役。
12月24日,霍尔岑道夫在提交那份关于无限制潜艇战的重要备忘录两天后,进一步提出了新的舰队行动方略,在北海方向将继续保持对佛兰德斯海岸的控制,为潜艇部队提供关键性的支援;
在波罗的海方向采取积极攻势,掌握库尔兰沿岸地区的主动权,进而向拉脱维亚近海扩展势力,占领里加湾口的岛屿。
从1916年春季开始,德军就出动水上飞机、飞艇和潜艇持续骚扰里加湾的俄国海军基地,同时策划登陆里加湾口各岛屿的计划。
在同年9月间,德军舰队又开始实施新的攻势布雷行动,直到严冬降临,海湾封冻,波罗的海上的交锋才暂时停歇。
1917年2月,俄国发生革命,沙皇政权被推翻,由亚历山大·克伦斯基领导的社会民主党临时政府掌握了权力。
1917年夏季,德国陆军利用俄国内部的政治动荡在东线发动攻势,从陆路逼近里加,通过新颖的突击队战术,德军突破了俄军的堑壕防御体系,于9月3日占领里加。
现在对于德国海军而言,清除里加湾的俄国舰队,并将里加作为一处重要补给基地的条件已经成熟。
实际上早在5月间德国海军就在策划相关行动,其核心目标是占领横亘在里加湾口的厄塞尔岛,该岛南端半岛上的俄军炮台控制着进入里加湾的关键通道——伊别尔海峡。
不过发动攻势的前提是需要加强波罗的海分舰队的力量。
在日德兰海战后,为了加强潜艇作战,扩充潜艇部队,原本作为的波罗的海舰队核心力量的第4战列舰分舰队的前无畏舰退役,富余人员调往潜艇部队。
因此,急需从公海舰队抽调主力舰补充到波罗的海舰队中。
德国海军在波罗的海采取攻势还有提升士气的目的。
自从日德兰海战以来,德国公海舰队已经有一年没有经历大规模作战行动,基层官兵终日忙于无休止的训练。
同时还要忍受不断恶化的伙食供应和军官的刁难——由于协约国的封锁,德国国内食物匮乏,同时由于大批有经验的军官被调往潜艇部队,他们的岗位被缺乏经验的年轻军官所占据。
上述因素综合作用,导致公海舰队的士气持续低落,在基尔港和威廉港不满情绪与日俱增,舰队的团结和凝聚力日益遭到破坏。
就在德国陆军攻占里加的同时,包括舰队旗舰在内的多艘大型战舰上发生了士兵请愿或绝食罢工。
有5名水兵因为带头闹事被军事法庭判处死刑,实际上一年后兵变的种子已经埋下了。
舰队高层认为此时派出舰队发起进攻有助于转移内部矛盾,提高士气,因此决定在1917年秋季实施夺取里加湾诸岛的行动,代号为“阿尔比翁”。
“阿尔比翁”行动是德国海军在一战时期实施的最大规模的两栖登陆作战,也是在波罗的海战区进行的最大规模的舰队行动。
由公海舰队调来的舰艇包括2个战列舰分舰队共计10艘无畏舰、“毛奇”号战列巡洋舰、5艘轻巡洋舰、47艘驱逐舰、6艘潜艇和其他辅助舰船。
上述参战舰艇均在里加湾以南约100公里的利包港集结,由埃尔哈德·施密特海军中将统一指挥,以“毛奇”号为旗舰。令人担忧的是,包括最强大的“巴伐利亚”号在内的大多数主力舰都受到士气问题的困扰。
波罗的海舰队为此次行动提供了3艘轻巡洋舰、9艘鱼雷艇、60艘扫雷舰和72艘其他轻型舰船,负责为登陆舰队提供护航、扫雷和反潜警戒等方面的支援。
此外,德国海军还调集了6艘飞艇和100多架飞机提供空中支援。
登陆行动将由一个得到加强的步兵师实施,拥有兵力24000人。
由于天气原因,“阿尔比翁”行动的日期被推迟了,这使得德国人有更多的时间进行准备,完善计划。
在9月29日进行的一次登陆演习暴露出很多问题,都需要在进攻发起之前得到解决。
在另一方面,作为防御方的俄军处境并不乐观,守军分散部署在各岛上,不便于相互支援。
而且在临时政府统辖下的俄军部队中普遍建立了士兵委员会,削弱了军官的指挥权,俄军的士气也相对低落。
在北海的另一端,英国海军部从1917年春季以来一直对波罗的海的局势深表担忧。
已经升任第一海务大臣的前大舰队司令约翰·杰利科海军上将要求他的继任者戴维·贝蒂海军上将派出舰队前往北海巡航,以吸引德国公海舰队的注意力,阻止其主力东调。
海军部的参谋部门还研究了派遣一支分舰队突入波罗的海的可能性,以帮助俄国人减轻压力。
尽管杰利科在1917年秋季催促参谋们尽快拿出支援俄国人的方案,但计划制定者们都反对派出舰队进入波罗的海作战,他们认为这样做势必削弱英国在北海方向的防御力量。
总而言之,英国海军的行动未能干扰德国舰队在波罗的海的备战。
经过大规模的扫雷行动后,“阿尔比翁”行动在10月12日正式开始,德军部队在厄塞尔岛西北海岸成功登陆,战至10月20日,行动已经取得了完全成功。
厄塞尔岛南部控制海峡的炮台均被德军攻陷,厄塞尔岛以东的穆恩岛也落入德军手中。
10月16日,德军舰队主力穿过伊别尔海峡进入里加湾,开始扫荡海湾内的俄国舰队。
在随后的交战中,德军舰队击毁了“光荣”号前无畏舰,但是大部分俄军舰艇沿北面的穆恩海峡成功撤退。
在“阿尔比翁”行动中,德国海军损失轻微,仅有数艘驱逐舰和少数扫雷舰被击沉,“巴伐利亚”和“大选帝侯”号战列舰触雷受伤。
“阿尔比翁”行动是德国海军在一战期间实施的最成功的战役行动,由于受到革命的影响,俄国波罗的海舰队在战争后期已经基本丧失了战斗力,从而让德国海军取得了波罗的海的统治权。
最后挣扎
最终,英国海军没有派出一艘水面战舰前往波罗的海助战。
在整个1917年间英国海军一直专注于在赫尔戈兰湾及北海东部海域实施攻势布雷行动,保护往返于英国和挪威之间的运输船队,同时将更多的资源投入反潜作战中。
尽管英国海军内部对于实施攻势布雷的效果存在争论,但事实证明大量布设的水雷给德国海军制造了不少麻烦。
据统计在1917年至1918年间,德国海军在赫尔戈兰湾外围的雷区中损失了28艘驱逐舰、70艘扫雷舰和至少4艘潜艇。
作为应对措施,德国海军在赫尔戈兰湾进行了积极的探雷行动,尽可能清除英军布设的水雷,并在这一过程中损失了不少舰艇,实际上扫雷成为德国海军在战争最后阶段主要的水面作战行动。
也不知道后世风靡全球的益智小游戏扫雷,在研发的时候有没有参考到这个时期的德军。
1秒记住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