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一十五章 内应

李士元一直自视甚高,虽然他的仕途已经很顺利了,却依旧常有怀才不遇之感。尤其是青州保卫战之后,明明他在守卫青州时立下大功,可朝廷的封赏却全加在了刘泽清的头上,这叫李士元深感不满。

不过这所有的自命不凡在此前的商山一战中通通遭到了重创。

明明是自己兵强马壮,却始终被李率泰牵着鼻子走,最终更落得一败涂地。

这大大打击了李士元的自信。

但这似乎也是个好事,比如眼下情况里,他就明确的向朱由棷点出——兵马再众,心不合一,亦是一盘散沙,不堪一击。

尤其是面对战力上具有优势的清军时候,令不出一门,将各有私心,那是必败无疑。

明清之间打了二十多年仗,这样的败仗,大明已经吃了一个又一个,可惜就是不长记性。

而现在,大明已经败不起了,至少青州是败不起,衡王朱由棷是败不起了。

儿子的话他只当成耳旁风,半点没放在心上。

可是眼下的困局怎么办呢?

任由清军围困益都,任由清军私下里抢掠烧杀,这也不是个事儿啊。

上一次清军杀来,青州就已经损失不小,现在又来第二回,青州再遭毒手,如此的反复几次,他连吃的都没有了,还守个屁的益都啊?

李士元低头不语。

益都城内,王国宾手下的标营参将赵彦中神情郁郁的喝着酒。

此前恢复济南的大好机会,因为商山之败,而落得一地鸡毛。现在上万清军又一次推到了益都城下,对周遭各县烧杀抢掠,益都城内的兵马连出城迎战都不敢,这实在太丧军心斗志了。

反正其他人是什么情况,赵彦中不知道。他自己是对大明的未来是真的有些失望了。

现在城外的橄榄枝被抵到了他的手中,赵彦中要怎么选择,他一时间真难下决心的。

“哼,将要当女表子又想立牌位的货色。那姓赵的要是真对大明忠心耿耿,不早把咱们当场拿下了?既然没有下令拿人,他最终作何选择就也不言而喻了。我等安心等待就是。”

益都城内的一处大户家中,几个聚集在一块密谋的士绅纷纷点头。

这话说的有理。

眼下清军势大,人家的主力都还在对付李自成,只是一支偏师就打的大明招架不住,先是刘泽清再是刘良佐,大明中兴有望的虎皮早就被戳穿了。要不是崇祯皇帝有了个好女婿,在徐州力挽狂澜的一战,止住了清军的势头,那最终江淮走势如何,还很难说呢。

十有八九地盘会全落到大清的手中。

所以这天下终究还是大清更有希望。

至少这齐鲁之地终究要属于大清。

因为李自成在关中他待不下去啊。

与他们暗中联系的王鳌永说的很清楚,关中残破,钱粮不济,根本无力赡养数十万大军。

李自成在关中能待得了一时,他待不了一世。

没有粮食,天王老子下凡也没有用。

所以李自成终究要跑去荆北湖广的,到时大明的局势只能变得更糟糕不是?

其北有大清,西有李自成、张献忠,大明还凭什么跟大清争夺天下?至少大清分疆裂土,重现当年女真入主中原立国百年之基业,是不成问题的。

而齐鲁之地也注定是大清的囊中之物啊。

王鳌永本就是青州人,之前做过明朝的户部侍郎,然后巡抚通州,那也是齐鲁现如今的名宦。

与益都城内的不少名门大户暗中都有联系,这是朱由棷再下一百道严令也禁止不了的事情。

他对此也心知肚明,所以专门留心城内大户的动向,可惜,这些个名门大户根基太深,就是朱由棷专门腾出一只眼睛来看着他们,那也拦不住这些人跟王鳌永偷偷暗通消息。

如今这回很是有些名门大户被王鳌永说动,那最大的原因不是王鳌永话里有道理,也不是大清未来可期,而是这些个大户们现在就利益受损的厉害。

清军数月间两次围城,老百姓们损失极大,而朱由棷和青州的名门大户们的损失也不小。

那可是在割他们的肉啊。

只要想想再反反复复的被清军割下去的痛苦,那些个把家族财富和传承看的比国家民族更重的家伙们,可不就纷纷动摇了么。

然后他们就物色到了赵彦中这个目标。

后者是王国宾的标营参将,手下的兵马不是很多,只有寥寥二三百人,但都是骑兵,在城中的地位很是不弱。并且赵彦中本人对未来的局势也很是悲观,也不知道是不是手下经常死人的缘故,赵彦中整个人看起来都死气沉沉的。

这样的人可不就是拉拢来的最好人选么。

上万清军堆积在益都的西侧,但这并不意味着南北东三面就都是安全的。

鞑子的斥候探马长期的徘徊在三面,每次益都想要跟登莱互通消息,就都只能靠着骑兵突围。而且城内也需要知道外头的消息,那也只能靠着骑兵去打探。

所以赵彦中的手下别看人少,死伤却经常的有,在城中亦是第一等的重要。

不过这一切在赵彦中被人暗中说服了之后,就变得很可笑起来了。

益都和登莱间的通讯不但被清军看的真切,他们还借着赵彦中部死伤‘惨重’的机会,陆陆续续的往益都城内送进了十几号人。

这事儿很简单。

比如一次通讯往来,赵彦中这边派了五个人带信出城,结果第二天回来了一队人。

其中赵彦中这边的人只剩下了两个,其他几个都是登莱那边的人,是为了护送他们回城的。

这么一来那几个人可不就留在城里了?

等过了一天,益都再要派人往登莱去,然后人被堵回来了,清军加强了戒备,一连两日,出城的骑兵都被堵了回来,还折损不少人。在这种情况下,登莱方面主动派人来益都联络,那也是顺理成章不是?

所以啊,半个月的时间过去,天气越来越暖和了,益都守军知道了登莱军一部分进驻了昌乐的好消息,正都欢欣鼓舞呢,却没人看到城内的登州兵已然多达数十人了。

二月二十五日夜,益都南门城楼上升起了火炉,值夜的练总宁石云叫手下温上酒配上肉,不时喝上一口酒,吃上两口肉,身子暖暖和和的。

马上都三月份了,寒冬是真的过去了,但夜里的风依旧挺凉的。

宁石云今夜表现的有些不镇定,在城楼里来回走动,倒是旁边的一个汉子一直坐在角落里闭目养神。

宁石云心里真的很不安,因为今夜里的勾当他真的是生平第一次做,虽然已经答应投靠鞑清,知道如眼下这样要卖城是早晚的事儿,可事到临头了,还是镇定不下来。甚至脑子里还常冒出一些毛骨悚然的念头,如果消息走漏了风声,王爷能饶了他?能饶了他宁家?

所以从昨天接到消息,这过去的时间里他一直都在惶恐不安中度过。

他转身之时看到了李建功的样子,心中莫名抖了一下,这个叫做李建功的人据说是鞑子大官李率泰的亲信,手下带着二三十人,外头似乎还穿着薄棉装,可里头都是内甲和锁子甲,身上带着弓弩腰刀等物,每人还有一个包裹,里面不知装着些什么。

宁石云知道这些人都是清军中精挑细选的人物,他们今夜里担负的任务很重。

与手下练勇给人的感觉不同,宁石云能从这些人的举止中感觉到一种与众不同的强悍,他自己的手下也有一些上过战阵的败兵,但没谁有这样的气息。

城门下还有几十号骑兵在做着准备,名义上的说法是有情报与登莱联系,而且城内的这些登莱人马也要顺便回去。

几十号人马里,一半赵彦中的亲信,一半‘登莱兵’,后者的气息比不了李建功这些人,却也都同样的强悍。

所以这次卖城,他们这伙人准备的还真的挺详细的。

有心算无心,那么多人的突然爆发,抢占下城门城楼很难吗?

只要他们能坚持一时半刻,外头的清兵就已经开来了,到时候大局不就落下了吗?

或许现在城外就已经有不少清兵的精锐在隐蔽吧。

烟花这玩意儿是个挺好的东西,能很大的扩充人在夜间的视野,但有利就也有弊,只要做好相应的防备,在烟花照明下的模糊光线里,城头上的人是分辨不出具体的人和物的。

只要你披上个灰土色的斗篷,老老实实的趴在地上,而不是大踏步往前冲跑,城头的人真很难察觉不对的。

所以,只要城门打开,吊桥放下,今夜的益都的命运就已经被注定。

谭泰、李率泰、和托等人,这时候也在注视着夜色里的益都城池。

这么一座坚固的城池,马上就要属于鞑清了。

如果消息传开来,怕是很能震动人心。

人少的清兵攻克了人多的明军固守的益都坚城,保不准还能生擒活捉俩王爷,一个巡抚,以及其他的朱明宗室,这效果岂能不美妙?

而至于具体的用什么手段去攻克益都的,那就没必要太较真了。

鞑清自从老汗起兵以来,几次攻打坚城固垒得手,那不少都是内应起了关键作用,这是敌我双方谁都知道的事情,但这又影响到了八旗大兵的无敌声名了吗?

结果才是最重要的。

这眼看就是三月了,再过些日子,登州的水师又能骚扰京津了。他们必须在此之前就给登莱一个厉害瞧瞧。

所以这回谭泰冒险让王鳌永动用自己的私人关系,那拉拢赵彦中可真不是一点风险也没有的。而对比冒险去拉拢人,让宁家等已经投向鞑清的人家在城内悄悄的发展运作,待到瓜熟蒂落,再伸手摘下,不是更保险?

万幸一切都顺顺利利。

现在这益都城,就也要瓜熟蒂落了。

李联芳站在清军队列中,遥遥打量着不远处的益都城,城墙上的灯笼和火把勾勒出整个城池的轮廓,这是一座整个齐鲁境内都有数的坚城。城池全长13里零108步,高三丈五尺,与京师等同,墙厚两丈,外面全部包着砖石,城外护城河阔两丈深一丈,加上城头布置的火炮弓弩,如果没有内应,就清军这一万人,那除非个个都是天兵天将,不然怎么也不可能拿下两万人固守的益都城。

之前时候清军一直待着没大动。

很是让他们这些人喘了口气,好好的歇了歇。

然而今天突然的传下令来,夜里全军枕戈待旦,时刻准备进攻。

李联芳心头立马就担忧了起来,而且自身的职业让他下意识的就想到了‘内应’这两个字。

可惜他跟益都根本没有直接的联系,更不可能立马就把消息报给益都。

只能心底里祈祷着益都守军能发现不对。

随着夜色的加深,李联芳心中的烦躁也在一点点增加,那种不好的预感越来越大。

李士元夜里很少能睡的深沉,这是战争给他带来的创伤。两年前清军南下,围攻益都城,一次趁夜偷袭,毫无防备的守城民壮被吓的六神无主,正是夜里睡不着觉上城头巡逻的李士元力挽狂澜,接连投下震天雷、万人敌,这才逼退了清兵,让益都转危为安。

今夜里他也睡的很轻很浅,所以南门的杀声一起,李士元就立马惊醒。

“父亲……”

长子李德一匆忙带人跑回家中,他在军中带兵,可是力量太少。骤然听到骚乱,第一时间不是带兵去南门堵截,而是先领着人跑回了家中来。

李士元照头给了儿子一脚,破口大骂一声“蠢材!”,可看着南门越来越响亮的呼杀声,却是无奈的摇了摇头。

“速去带你母亲兄妹妻小,去西门等我汇合。”

李德一翻身从地上爬起,嘴巴都长大了。“西门?”

那里不是清兵更多的地方吗?

“你懂个屁!”

李士元却无心对儿子解释什么,自己翻身上马,先就引着十几家丁往衡王府奔去。

李德一看着父亲离去的背影,依旧满脑子懵逼。

上一章目录+书架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