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69章 朕不接受求和

朕谢谢你们。

这话听着怎么感觉像是反话,也没有人敢多言应声。

以前的朝议都是大臣们说的多,现在都是皇帝在说话。

这是挡住了谏言之路吗?

并不是!

是因为朝议不再是议事做决策的地方……

接下来关宁不再像开始那般言辞冰冷,尽是问责,不显隆恩,气氛也缓和了许多。

他说的倒也是实话。

这五年来,他大部分时间都是在外征战,朝廷地方也没出什么大乱,这已经很不容易了。

这说明,目前的机构改革能经得起考验。

地方府衙官员的设置也逐渐完善,以县为例,只有县令县丞,另有主簿等等佐官。

县令独大,被称为县太爷。

后来地方对应朝廷六部设六房,这六房郎中也是有品级的官员,各司其职,各行其是。

只是有的县太小,人口很少,事务很少,有官员兼任数职,但比原来更为具体。

层层管控,一级高于一级,最终到六部,又到了内阁。

这种严明的体制可保证中央集权不被分散。

皇帝只需控制内阁即可。

内阁大臣的权力看似很大,实则也被分散了,每个人都有职权有分工,即使是内阁首辅也做不到真正大权在握。

在他之下还有次辅,还有诸位内阁大臣。

其实很多人都不知道,在关宁离京期间,真正主事的并非内阁,而是大宁永宁皇后。

是她临时代替了关宁的身份,才保证在此期间没有出现乱子……

真的把所有权力都给了内阁,那要皇帝干什么?

关宁是现代人,但穿越到了古代就要有“入乡随俗”的心理。

他喜欢古代。

要不怎么能有这么多嫔妃。

皇帝必须要一言九鼎,必须要唯我独尊。

谁敢触碰这条底线,谁就去死。

关宁言辞缓和,也开始有了赞扬,有些人是要整治,但不是现在。

等到考成法推行开来,这些人自然逃不脱。

我一个皇帝都在外拼杀,九死一生,你们还想舒舒服服的享受?

送你两个字。

做梦!

气氛开始缓和,关宁也开始赞扬起来。

不得不说有的地方做的确实不错,大部分人还是不错的……

能取得这样的胜利,是共同努力的结果。

官民一心,同心协力。

关宁着重提了这八个字,朝臣们也活跃了起来。

这次朝议不需要谏言,算是一次见面会。

他虽然离京日久,但各种情况了如执掌。

暗卫是干什么吃的?

王伦尽职尽责,在关宁刚回京时就得到秘密召见,已经给他详细禀报过,关宁花了半天才看完所有密奏。

不止有上京城的,还有地方上的。

除了暗卫之外,锦衣卫也给他呈送了很多密奏。

这些都让关宁颇为了解。

除了赞赏,还期许了未来。

都好好干,未来前途远大,这不是画饼。

战争的意义是什么?

是为了取得战果。

战争的消耗需要补充,大宁会得到大片土地。

土地人口就是最大的资源,也需要大批有志之士。

随着大宁版图的扩张需要的官员也会很多。

总结就是一句话,好好干差不了。

这是直接说出的。

而今魏君梁帝都在上京,虽然朝议至今都没有明言,但也是人尽皆知。

陛下说的已经很明白了。

看来这两个皇帝想要求和的计划要落空了。

到结尾时,关宁更是直接说了出来。

“朕知道魏国建武帝和大梁皇帝来到了上京。”

“请礼部尚书松大人去梁帝所居驿馆跑一趟,朕不会见他,大宁也不欢迎敌人,请他三日内离开上京,若不离开将直接驱赶,若还不离开,就不要走了。”

“另外,带着梁国使臣都离开!”

关宁冷声直言。

让所有人都是惊疑万分!

大梁皇帝不远万里前来求和,陛下竟不接受。

这意味着,大宁军队不会撤回,还将继续战斗!

在朝议上,在文武百官面前说这样的话,也是陛下最终态度……

怪不得陛下之前说战争还没有结束,原来是这个意思。

关宁又接着道:“梁国多次对我大宁发起攻战,兵力规模庞大,意图灭绝我大宁之心强烈,战争开始是由梁国决定,但何时结束,是朕说了算!”

“赢了,就想瓜分大宁,输了,就来求和,实在可笑至极,朕不接受梁国的求和,对方出什么条件,朕都不会答应,告知大梁皇帝,体面的离开。”

这一番言论霸气无比。

“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

礼部尚书松永年跪下高呼。

这是他一直的主张,将士们在前方流血牺牲,好不容易取得胜利,却因敌国求和草草了事。

这不公平!

松永年一言引动全场。

这个老头还真的不错,只是已经老了。

关宁内心低叹,随即又开口道:“朕知道梁国使臣来京日久,还跟我朝官员走的很近,朕还知道,有人甚至收受贿赂,为其说话,朕在此明言,有此作为者,杀无赦!”

上一章目录+书架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