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习惯于说谎的男人,有的时候,他的世界是颠倒的,他总是觉得谎言带给自己的益处更多。
华双喜知道,如果自己将实际情况和盘托出,别说李玉迪,就算是他们全家也不会接纳他的,于是,他找了一个时间说自己要到外地出差,实际是回了老家。
快速离婚的可能性不存在,苗春红的性格他是清楚的,如果她不闹他七七四十九天,她是不会松手的,而且一旦这样的事在乡下传开了,难免会让李玉迪知道,华双喜想,先顾眼前吧,这一顾就是十多年。
华双喜很快在乡下所属的县城里,给父母租了一套房子,并连夜把他们接了出来。
父母家在乡下的房子,与苗春红他们离得很远,而且华双喜又是半夜行为,所以村子里很少有人知道这一对老夫妻突然不见了踪影。
华双喜把自己的情况如实地与父母说了个明白,这是他迄今为止唯一一个能说真话的人,二老听了他的叙述,吃惊得连嘴都张得老大,但华双喜说自己这辈子的奋斗就靠这个女人了,他说自己再也不愿意过那种整天为了吃饱肚子而刨黄土的日子了。
华双喜生活好起来后,也想让父母过上好日子,但如果他们太出格了,在小村子里就会被人怀疑,他们家在村子里一直是属于穷困户。
父母当然先是不解,骂他对乡下的老婆和孩子太无情了,当时的华双喜还不至像现在这样,当时的他说自己会与他们离婚的,也会对两个孩子负责,只是现在他什么也顾不得了,只能走一步看一步了。
老夫妻俩谁也没办法,他们好像是演员一样,在儿子的安排下,不停地背诵着不属于他们的生活,看到父母煞有介事地听从着自己的安排,多多少少有些心酸。
不管怎么说,华双喜的心是放了下来,当父母已流利地说着华双喜编排的有关华双喜的一切,连华双喜自己都相信了,这一切都变得顺理成章起来。
李玉迪第一次去乡下的家时,两位老人对这个女人十分满意,她知情达理,又是一名教师,他们见了第一眼就相中了这个女人,关键还在于,儿子忙前忙后,鞍前马后地伺候着,他们就知道儿子有多不容易了。
华双喜在原来自己的家里,就算不是大爷,可也不是现在三孙子模样,父母看到这里也挺心疼的。
令李玉迪不解的是,她以为乡下的亲属们会聚集在一起,但华双喜说他们才搬来县城,原来是在小屯子里生活的,所以身边的邻居并不认识他们。
李玉迪是有些疑惑,但又想不出哪里不对,也没时间在乡下待多久,所以,这一关很快就过去了。
李玉迪见过华双喜父母后,就打算将他们二老接到城里来生活,这也是华双喜再三叮嘱父母的,他怕很快就生活在一起,父母早早晚晚会穿帮的,那样,他所做的一切都打了水漂。
父母异口同声说自己在乡下待习惯了,城里不习惯,以后年龄大了再说。
李玉迪最大的优点就是不强求,一切按照老人自己的意愿办,一切都水到渠成了,两人很快就办理了结婚手续,而且,她也听从了华双喜的建议,两人并没有举办盛大的婚礼,而是去国外度假去了。
而华双喜的父母,在小县城里不习惯,很快就又回到了村子里,当他们再见到苗春红的时候,多多少少是有内疚心里的,但他们又能怎样呢?
他们依旧过着过去的日子,虽然他们知道了城里有一个儿子过上了好生活,但好像与他们无关。
华双喜从这之后没少给父母寄钱,但他们都不敢花,生怕给城里的儿子带来麻烦,他们守着一张又一张红色的票子,心里苦辣酸甜全有了。
在孙女梅子生病的时候,奶奶将存下的钱都交给医院了,看着孙女终于从死神手里回转过来时,他们长长出了一口气,好像这钱花在孙女身上,对他们也是一种解脱。
只要后来华双喜一打电话,老俩口就让他赶紧离婚,老父亲说离婚了,大家都清静,我们也不用担心了。
华双喜每次都推脱,反正就是不理会。
有一次,华双喜的母亲试探苗春红,说去了城里的男人没几个不变心的,让苗春红长个心眼。
苗春红当时的反应是不是老人家知道了什么,但婆婆一直摇头,苗春红这才相信她没说谎,她说就算是死了,自己也不会离婚的,男人嘛,在外面有点什么也正常,反正我什么事都没有就结了,我只能管好我自己。
一个女人,带着两个孩子,当然会有别有用心之人上前献殷勤,苗春红直接把人骂走了,这类事在她这里绝对不允许出现,这也是老人家难过的一个点。
华双喜不知道出于什么心理,也许就是不在意,或者懒得做这些事,反正他一直没把与苗春红离婚的事放在心上。
李玉迪结婚后不久就怀孕了,这让华双喜异常高兴,他觉得,就算有一天李玉迪知道了什么,她也不会离开自己了,女人对孩子的爱,他是亲眼见过的。
李玉迪第一胎生的是儿子,华双喜觉得自己想要的生活一步一步向自己走来,连心心念念的儿子也出生了,虽然他不止一次对李玉迪说生男生女都一样,还说女儿跟爸爸亲。
在他的内心深处,他特别害怕老婆生的是女孩儿,他想,如果他一辈子只能是女孩儿,那将是对他做人的惩罚,还好,守得云开见月明,连老天都赞许他的行为,他还有什么怕的呢?
华双喜的高兴是发自内心的,他就想要一个儿子,他觉得自己无论将来事业有多风光,没有人继承,那他奋斗还有什么动力?
李玉迪看他见儿子高兴的样子,轻轻说了一句:虚伪。
华双喜高兴地接受了,他说,哪个男人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