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大越

大越国,瑞麟二十七年。

冬。

都城——建安。

建安城城墙高大坚固,是用巨大的条形青石加石灰砌成,足足有十几丈高,加上储备的物资,能轻易挡数十万大军一年的进攻。

千里奔腾而来的玉带河环城而过,又为它增加了一道保障。

它还是多朝古都,在数千年的发展历程中,见过一个个皇朝的更迭,是岁月的过客。

因为是皇城,是全国的政治,经济,文化,旅游中心,是无数少年人毕生奋斗的目标。

“学成文武艺,货与帝王家!”

短短的一句诗,最能体会这种感觉。

……

此时已经到了下午。

天空中下着鹅毛般的大雪,冰冷的寒风迎着人面无情的吹来,浓浓的水雾似乎要将空中的光全都遮住一样,整个城市透出一股压抑和呆滞之感。

行人走在街上俱是全副武装,包裹严密。

有钱的锦衣玉袍,狐裘披风,还有小厮带着暖炉或热水手袋,没钱的也是粗棉毛皮,把自己裹得严严实实的。

临近年关,又逢皇帝五十大寿,再加上明年恩科已近,哪怕是这样的坏天气,整个街道依然是人声鼎沸,热闹非凡。

越国建国近百年,三代皇帝夙兴夜寐,方才有今日的盛景。

当今陛下东方陵,更是春秋鼎盛的年纪,文治武功一点不输于前三代皇帝。

越国在他的治下,北击异族,杀的草原上的狼人不敢南下一步,东临大海,使东青臣服,南拒象国,划江而治,与西边的大盛交好,贸易往来。

正是繁花似锦,烈火烹油的时节。

……

今日的城门口,倒是并没有多少行人进城,显得有些冷冷清清的,与城内的人声鼎沸形成了反差。

而在皇城外,一辆矮小,也没有认标的马车,从寒雾里面凭空出现在马路上,就像是进入了一方囚笼一般。

看起来有些风尘仆仆的样子,灰色的车蓬上面已经有了一层厚厚的灰,加上雪水浸润,看着很是糟心。

想来是经过长途跋涉而来。

赶车的车夫是一个少年人,脸上还有绒毛未退,十五六岁上下的年纪,穿着青色外衣,戴着野猪皮做的帽子,一副小厮的打扮,专心致志的驾驶着车。

虽然打扮普通,身材也不算高大威猛,眼中却有精光乍现,尤其是在这寒冬之际,也仅仅穿了两件衣服,却没有感到寒冷。

那少年抬起头看着远处高大的城墙,在寒雾中,如同一个隐藏的巨龙,回过头说道:

“大哥,建安城到了!”

随着他的话音落下。

车帘被一只白的有些异常的手撩起,露出了一张俊朗的脸庞,看起有些书生般的文弱,却也是剑眉星目,唇红齿白,要不是脸上有些苍白,还以为是哪家的翩翩公子。

那人看着前面高大的城墙,细语道:“建安城,没想到依然还是这副样子!”

说完,少年面无表情的放下了手中的帘子。

“大哥,莫叔传信了,您的身份师傅也早就安排好了,进入镇安伯府,做镇安伯长女月如音小姐的入赘女婿!”

小厮的声音缓缓传来。

“月如音!”

那马车中的少年人闻言,无悲无喜的重复了一句,并没有因为马上要入赘大越国地位显赫的伯府而感到一丝的高兴,也没有如同一般人面对入赘那样感到羞耻。

大越国以孝治国,对礼仪纲常最为看重。

“身体发肤,受之父母。”

别说有一定身份地位的人入赘了,哪怕是寻常百姓,但凡有一点本事,也没有人愿意入赘,这会成为所有人的笑柄,也会让祖宗跟着蒙羞的。

少年看着高大的城墙,露出了几分怀念的神色,但只是片刻功夫便失去了兴趣。

“清云,快些进城吧!别耽误了时间,都跟你说了让你少贪玩,要不是你在星洲惹出了那么大的麻烦,我们何至于受这么大的罪!”

马车中的少年有些责备的抱怨到,但语气却没有丝毫责备的意思。

清云一边驾驶者马车,一边小声地说道:“我也不知道那是东青来大越的使者啊,看起来贼眉鼠眼的,还以为是江洋大盗呢!”

“那你就去偷了人家的宝贝!”马车中的声音不急不缓的说到。

赶车的少年撅了撅嘴,没有说这个了,"大哥,你让我准备的东西有什么用?"

马车中的少年顿了片刻,才幽幽说道,“前几天接到消息,九皇子已经到了建安了,那是我给他们准备的新婚礼物,另一份…是给我媳妇的!”

萧清云闻言,耸了耸肩,还很灵性的翻了个白眼,“给我媳妇的!”

“大哥,师傅他让我来保护你的安全,说是送你回家,你以前是京城的人吗?”

清云像是打开了话匣子一样,问个不停。

而这个问完,却没有听到回答,马车中足足等了半晌才传出声音,“我也曾是一个向往京城繁华,心思纯净的少年,曾经在京城拜师于我文道师傅,是他教我诗书,音律,敦促我温良向上,树立我洒脱却不跋扈的品性!”

“你还有一个师傅呢?他是谁啊?有师傅厉害吗?”清云像是一个好奇宝宝一样,连珠炮一样的发问。

“他是…前任首辅大臣!如今已经仙逝多年了!”

“哦!”萧清云并不知道前任首辅是什么意思,随意的哦了一声,可要是随便换一个读书人或者朝廷的官员,那就无人不知了。

前任首辅大臣汤泽,第一代皇帝时期就状元及第,更是治国能手,文坛宗师,音律大家,博爱之师,一手打造了大越国的地方体系,使这些年大越国根基越来越厚,积累越来越多。

树大根深,便是这个道理。

而他最是受人推崇的是,以鸿儒饱学之身,设立宫学于文音河畔,不管是达官显贵,还是平民百姓,都可以去聆听教诲。

现在的文音河畔依旧有他的铜像,每年来这里祭拜的学子数不胜数,可以说仅次于先哲庙。

……

马车穿过奔腾的玉带河,走到冰冷的地面上,溅起一点点水珠。

甚至能够看到城墙上斑驳的苔藓,以及战火留下的痕迹,这些都是岁月的见证。

而他们走了半天,终于到了建安城门口,却被几个低沉的讨论声音吸引了注意力。

.

上一章目录+书架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