庞煖一一记下,又问道:熊猫小说网我觉得庞煖有些婆婆妈妈,「反正赵牧我肯定要带。」现在列国间名将出得最多的就是秦国,而且让人羡慕的是秦军后备梯队人才济济,从现在的老将司马错到未来的章邯,从未有过青黄不接的时候。除此之外,秦军的战法也很值得学习,有必要亲身感受一下。如果可能,我更希望能够带着赵牧亲临韩魏的指挥部。
人员最后确定时候,我自己也不由苦笑。自己好像已经把所有人都带去了新城。这样实在太过醒目,如果墨家要扩大地盘,首先得从魏国大梁和韩国南郑开始,直接就将手伸到新城,难免让人感觉居心叵测。既然濮阳的工作已经展开了,那么索性将郑艺和严无咎一併召回,让他们俩分别主持大梁和南郑的共济会建设。
梁惠就是大梁人,家里是贩卖齐盐的商贾,和陶朱氏也有生意往来。我本想让她留在大梁负责协助,谁知她说什么都要跟我去新城,我只好由着她去。说到底,她只是墨者的家属,我对他们并没有命令的权力。
大梁和南郑的共济会工作我并不是很放在心上,何况郑艺和严无咎对于这种基层工作已经有了经验。许多从齐国开始跟随我的墨徒并不认识他俩,不过听说是我的首代弟子还是很客气地表示愿意处于他们之下。从陶邑出发,我尽量加快了速度,过大梁和南郑的时候甚至连当地的王公贵族都懒得见,直接穿城而过。虽然有些失礼,但是时间紧迫,必须在秦国出兵之前在新城站住脚跟。
赶到新城的时候天已经黑了,我当即宣布城外扎营,同时派天璇堂的人潜入城中给朱氏门人传信,让他们安排好大队人马索性的住宿和供给,并且准备大出血。很快送信的人回来,说他们见了令牌印信都表示连夜准备,一定在明天开城门时都能摆平,同时也奉上了新城郡守的个人信息。
新城归韩之后,韩国重设新城郡,以新城为郡治。此郡在韩宣王时称三川郡,辖境内河、洛、伊三川,将洛阳也包围在内,是中原的中心地带。时人喜欢用「中国」指代韩、魏、宋等中原诸侯,其中又以韩国为中国之中央。
我翻开竹简,发现这位郡守倒是个诚实君子,在这块最中央的重要位置竟然奉行黄老学派的无为而治,与民休息,缓和秦国统治后的暴政创伤。现在天下流行商业税,从入门到入市,再到出售各个环节都有商税存在,而他却只收市易税,而且税率只有三十税一,可谓是仁人君子了。
这样的郡守最不可能做的事就是苛刻百姓,所以新城共济会的生长环境或许很不错。
我同时也忍不住在想一个问题,为什么会有这样的郡守呢?新城紧扼秦与中原的通道,是通衢之地,秦国的特产都要从这里流向山东诸国。商场如战场,这么要紧的地方直接影响大宗货物的定价权,陶朱氏怎么可能不好好经营一番呢?为了让自己的战略要地有个宽松的大环境,买通韩国权贵任命这么一位郡守也是理所应当的事。
我再次翻开陶朱氏给我的联络名册,数了数商户人家,恐怕只是新城力量的冰山一角吧。
星火燎原 第50章 第一三二章 新城(一)
新城的商业很发达,主要是大宗货品的交易。由此催生了原始黑社会组织——行社。各种行业都有自己的武装力量,保证行业内的规范得到尊重。
南郭淇跟在我身边,貌似已经很久没有做过骑着自行车满街摇铃的工作了。我也很久没有站在市中心的简陋讲堂跟孩子们讲解《鞭影》了。两人重操旧业的目的就是为了要在新城将根牢牢扎下,推行共济会。
从陶朱氏的名册入手,挨家挨户要他们起带头模范作用。我也是此时才深感「陶朱氏之友」的含义,实在太管用了。没有一家人敢用「考虑考虑」「汇报汇报」「讨论讨论」来敷衍我,无不是要钱给钱,要力出力,当即拍板应承,第二天就纠集了街坊邻里前来听课。
不管听得懂听不懂,反正来听就是有人生追求,就是品德高尚。他们都是有恒产的大商户,街坊平日没有少受他们的小恩小惠,现在人家有钱人都加入「共济会」,何况小门小户呢?
而且共济会一直说量力而行,那么越有钱付出的力量就要越大,怎么看都是加入更核算。有了大批的人加入共济会之后,不加入的人家就显得十分诡异和孤僻,社会的舆论也逼着他们不得不加入。
考虑到新城是我谋取陶邑最重要的一环,我让那些大户亲自选我为会首,同时认命了南郭淇和秦棣为会丞,分管南北两城。收编了这些有恒产者之后,我将那些无恒产者聚集起来,主动调节他们之间的矛盾,砸钱收买人心,吸收有声望的人进入墨社,将墨社组织打入淫民之中。
在这个过程中,所有信息都直接送到新城,尤其是秦国的消息。拿着师涓送来的情报,我深感自己在秦国的布局显得无比英明。他虽然是个普通乐师,但是身处秦国,他的技艺就算是十分高超的了。他经常被秦国权贵借去演奏、排演、训练歌姬乐女。在有心施为之下,师涓门下的单线情报员也在呈几何级数增长。
没有一个国家的权贵会正眼看歌姬乐女,她们就如屏风布景一般。只要不是商量会被灭族的大事,一般都不会回避这些人。师涓由此获得了大量的一手情报,藉由我安排在咸阳的天璇堂成员源源不断地送到了新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