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架空历史] 《战国狐出没》作者:我本非我【完结】
公元前三百年,我降生在这个陌生的时代,认识了胡服骑射的赵武灵王、忍辱负重的赵惠文王、完璧归赵的蔺相如、鸡鸣狗盗的孟尝君、身配六国相印的苏秦、号称人屠的白起、还有廉颇、赵奢、李牧。
皓若星辰的身影出现在我的眼中,化为文字,流传简牍。他们或是我的朋友,或是我的敌人,或是朋友兼敌人,唯一可以肯定的是,他们不再是历史书上的符号,而是一个个活生生的人。
标籤:历史 穿越
==========
【转发】这,就是战国
下面是我在天涯上看到的一片帖子,作者韩单单。实际上我只引用了他写的「引子」,因为这篇短短的「引子」实在是写到我心坎里去了。特意放在这里,也算是我借题发挥,表白心迹,我想写的就是这样的战国。
============以下是正文==============
——如果你是学生,翻翻战国,看看苏秦。
白天下地干活,晚上熬夜读书,累了、困了、倦了、不耐烦了怎么办?把头发吊在房樑上,拿锥子扎自己的大腿。
随着学习成绩的上升,苏秦的头发越来越少,走路也是越来越不稳当,他是为了什么?
两个字,理想。
一个男人为了实现自己的理想,要付出怎样的努力?
——如果你已经参加工作,翻翻战国,看看张仪。
张仪,魏国平民,然而中国语言艺术在其口中发挥到了极致。
在楚国,从身无分文到腰缠万贯,张仪先生只用了几句话;
在秦国,从平民百姓到官居丞相,张仪先生只用了几句话。
从富贵到功名,张仪先生不过说了几句话而已。
——如果你正处在逆境中,翻翻战国,看看范雎
为国争光,反遭陷害,让人打到半死之后,被丢进了粪坑里。人生最悲哀的事情莫过于此,但是范雎并没有上吊抹脖子,或者屈辱的结束自己的一生。
凭着一股韧劲,范雎从厕所中爬起来,擦掉身上的污渍,擦去过去的回忆,继续向上爬,一直爬到史书最显眼的位置。
——如果你是男人,请翻开战国。
这是个绝对男人的世界,里面有各式各样的男人,只有你想不到,没有你见不到。
看看男人们是怎样努力的,奋斗的,坚持的,忍耐的,最后看看男人们是怎样创造这个世界的。
顺境中,不骄不躁。
逆境中,不离不弃。
我们读到的是精神,独一无二的战国精神。
=================引用完毕================
p.s.如果作者韩单单先生不愿意看到我的擅自引用,请在书评区留言或者进入我的读者群通过qq告诉我。我保证在第一时间删掉此文。
写作本书的根本目的
每个作者写书都有一个目的,我当然也不例外。长久以来,我写书的目的一直是混乱不明的,有时候是为了挣钱,有时候是为了获得认可,有时候只是作为一个游戏。
直到今天,在论坛上看到有人感嘆今不如昔。帖子太长就不转了,其中说到「(一本书)小白也读,骨灰也读,毒蛇也毒,然后带着一本书里满满的想法,飞驰天地,让读者跟着作者一起在幻想里穿梭,每个人都可以在这本书里找到自己的观点。」
看到这句话后,我觉得我找到了写这本的目的,乃至是我一直在寻找的——写作的目的。
我必须提醒读者诸君,狐婴作为主角「我」,他的思想并不一定是对的,也未必是符合那个时代的。他有着浓郁的西化气息,精英意识,也有着明显的性格缺陷。我以他为主角,是因为没有一个人物可以展现出战国风情。即便我塑造了那么多战国人物,赋予他们不同的认知和思想,仍旧有盲人摸象的隐忧。
只有一个有待成长的人,在经历过一道道坎,结实一个个人,被时光淘洗掉杂质之后,才能由后世人转化成战国人,从而形成一条轨迹——这条轨迹或许能够反映出战国的精神,也就是我们的文明在萌芽阶段所经受的灌溉。
写出各种观点,对的错的,无对无错的,可对可错的,时对时错的,让诸君品味、思辨、驳斥、笑纳……这就是我的根本目的。
我无意把这么本休闲的书说得太深沉,我只愿您在看到自己讨厌的观点时,一视同仁地先接受它,分析它,然后再做出逻辑判断。而不是上来就用价值判断将它杀死。那样本书原就不多的乐趣也会变得更少。
祝阅读愉快。
风起沙丘 第1章 第一章 相府
巍峨的邯郸山下有一座庞大的城池。高达八丈的城墙宛如一条玉带将整个城池圈成一个长方形。城墙之外,城郭之内,散乱的民居如同发散的阳光,斜曲成线,一直延续到更外面连绵成块,同色如海的农田。
越过高耸的城墙和飞扬的赵字大旗,城楼的飞檐上蹲着陶、石不一的吉祥神兽,冷眼看着城内裊裊腾起的炊烟,纹丝不动地薰沐在市里日夜不息、带着皮臭、铁锈、酒香的热汽之中。城里的人们早就习惯了它们的旁观,在忙碌中迎来日出送走夕阳。
外面的世界战祸连年,飢殍遍野,但与他们却那么遥远。这里的人们或是穿着传统曲裾深衣,或是服着流行的两色襦裙,安详地走过青石板铺就的大街小巷。偶尔有人跌落了陶壶,淌出的清水便会沿着青石垒就的明沟缓缓往东流去,如同一条小河,流过低矮的棚户门口,穿过小康之家的石阶,在豪宅巨户门前失去了所有动能,安静地伏处不动,等待地气的蒸发,回归成为天上的云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