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章

“这糕点怎么卖?”有带孩子的妇人过来问价。清珞照实答了,却见妇人撇了撇嘴,似乎不满道。“这么小一块儿就要两文钱,我看一文钱还差不多。”摊位上的红豆糕是糯米粉包裹上豆馅,蒸熟后再撒上一层糖粉的,个头并不算小,散发出阵阵甜香。被牵着的孩子不住哭闹着要吃,被妇人狠狠拽了把。“一文钱到底卖不卖,如果肯卖的话我现在就买一个。”清珞低头看摊,并不理她。“哎你!”妇人神色不快,刚想上前与他理论,突然感觉背脊一阵发凉,气势顿时便泄了下来。“不,不卖就算了,我们到别家去!”清珞神色如常,妇人却像是矮了一截似的,再不敢与他对视,扯着孩子便离开了。“没事吧?”注意到他们这边的争执,正赶着蒸下一笼豆糕的阮祺连忙凑了过来。“无事,人已经走了。”清珞道。“不卖是对的,”阮祺压低声道,“你卖了她,之后也要跟着降价,一文钱连成本都不够。”郎君身子弱,瞧着也是好欺负的模样,阮祺原本还担心来着,没想到对方居然很能镇得住场面。望着阮祺满是担忧的目光,清珞露出笑,伸手擦去他脸上的糯米粉。“我知道,你去忙吧,不用担心这边。”“嗯。”阮祺高兴点头。中年汉子先前说的两边搭配着卖果然没错,隔壁卖的是辣卤面,味道只分麻辣和重辣。过来吃面的客人无论老少,几乎都被辣得面红耳赤,实在辣得受不住了,便会来买两块甜豆糕解辣,如此一来一回的,居然也搭着卖出去了不少。临近辰时末,街上人流明显稀疏,摊位上还剩下几块绿豆糕没有卖完。阮祺瞧着差不多了,便想和伯母商量着收摊回家,却不料被宋柳直接包圆买走了。“正好时候还早,我们店里有伙计没吃饭的,我拿回去给他们吃。”宋柳做贼似的环顾四周,放轻声音道:“那个,阮公子家中还有珍珠要卖吗,闫掌柜说了愿意高价收。”“倒是有几个,等我下次来时再拿去金玉行吧。”阮祺道。他这些天忙得脚不沾地,捞鱼的次数不多,总共也只捞上来两三个河蚌。“好好,”宋柳见目的达成,笑得越发殷勤,“那我便等着阮公子来店里了。”拾掇好了摊位,又去附近街上补充了食材,时间也已经接近晌午了,董念正犹豫着该到哪里解决午饭,就听见隔壁汉子回头招呼。“我这边还剩几碗辣卤呢,再带回去也麻烦,你们如果不嫌弃的话,就过来一道吃了吧。”中年汉子手艺好,做的饭食也干净,董念自然不会嫌弃,见对方实在热情,便领着家人一同坐了过去。几人点的都是加了葱花和脆哨的辣卤面。阮祺不怎么能吃辣,偏偏没有自觉,豪气要了重辣口味,半碗下肚已经是两眼泛红,鼻尖也开始渗出汗珠。望着同样要了重辣,却吃得面不改色的清珞,阮祺忍不住投去羡慕神色。还没等从辣劲里缓过神来,就感觉对方塞给自己一个纸包,巴掌大小,拎起来沉甸甸的。阮祺喝了口凉水,疑惑解开纸包,才发现里面是六块造型精巧的芝麻酥。捏成花瓣形状的糕点包了果仁做馅料,炸得酥脆金黄,外皮裹了满满的白芝麻。看包装上的印迹,应当是春斋楼的招牌酥点。“听伯母说你爱吃这个,方才买的,刚好给你解辣。”清珞道。“嗯。”阮祺拿起块放入口中,心底酥酥甜甜的。趁着大伯没留意,悄悄挑了块芝麻最多的,迅速塞进对方嘴里。对面桌上,阮成丰不屑轻哼,董念则掩着唇笑,扯住身边人,不让他打扰小两口相处。第14章 春斋楼的糕点做得精巧,价格却比寻常饭菜还贵,一小块酥点就要十几文钱。阮祺只吃一块便舍不得吃了,给大伯和伯母都分了块后,小心翼翼将油纸收了起来。再回到芜河村已经是午时之后。阮祺原本是想陪着清珞一起睡午觉的,却有村人找来,叫他到里正家去,商议有关水神庙庙市的事。“我陪你去?”清珞直起身道。“别,”阮祺连忙将他塞进床里,抬手在他额角上探了探,“你身子才刚好,不能太过劳累。”确认热度正常后,阮祺总算放下心来。养病期间虽然要多沾染阳气没错,但这一早上忙前忙后的,再折腾下去,难保不会病情加重。见对方实在担忧,清珞便也没再坚持,只闭眼点了点头。安顿好了清珞这边,阮祺随着来领路的人一起到了里正家中,等进屋了才知晓,原来村里已经决定要在后日里开办庙市。阮祺虽不懂这些,却也迟疑:“这么快,会不会太匆忙了?”“这种事情当然要趁热打铁才行,”江聿升摸着八字胡,脸上满是得意,“你知道今日来神庙敬香的人有多少吗,只一个清早,足足二三百人。”二三百人,阮祺惊讶,这数量甚至比昨日还要多了。一旁的村人小声给阮祺解释:“听说是因为贺庙祝昨日出门摔下石阶,将手臂摔断了,还恰巧被隔壁村的村人瞧见,这会儿关于他受了神罚的事都已经传到常渊县去了。”出门从石阶摔下来并不稀奇,充其量也只是因为贺擎落水着凉,体力不支的缘故,都已经过去一日,想也知道不可能与所谓的神罚有关。可偏偏贺擎过去惯会在隅山村作威作福,在村里面的名声极差。以往村人畏惧他的身份,不敢轻易与他作对,如今贺擎遭难,多的是幸灾乐祸落井下石的。如此一传十,十传百,便是外头不知晓内情的,也都不敢再到河神庙里拜神上香了。在江聿升看来,天时地利人和,如今可不正是将芜河村庙市办起来的最好时机。“庙市的日子江叔决定就好,”阮祺考虑了下道,“您今日叫我过来,是还有什么别的事情吗?”“哎,”被一语道破的江聿升丝毫也没觉得尴尬,反而笑着道,“祺哥儿可是继任庙祝,开庙市这么大的事情自然要同你商量才行。”阮祺:“……”“是这样,”江聿升正了正神色,认真开口道,“听魏婶子说,你和你大伯家今天早上去县里摆摊了是吗。”阮祺点点头,等他接下来的话。江聿升望了他一眼,十分不赞同道:“你这孩子,怎么不早点说,咱们村口外就有摆摊的位置,你们一家子跑那么远去县里多麻烦。”“这样,位置我已经叫人给你们收拾妥当了,就在村外山脚下,那边是去水神庙的必经路,来往的香客多,保管比你们在县里摆摊的生意好。”阮祺先是疑惑,随即在江聿升期盼的注视下逐渐恍然。明白了,江里正这是打定主意要把他当成水神庙的活招牌啊。“……倒是也成。”回到家,听闻阮祺的转述,董念思考着颔首。“下午在车里时,我瞧见村口神庙外的确有不少人,若是在山脚下摆摊的话,估计生意也能不错。”要紧的是离家近,足够方便,也省得早上来回奔波劳累。伯母都同意了,阮祺自然也没什么意见,只是还有个疑问。“那明日出摊还要卖甜豆糕吗?”“暂时不行,”董念干脆摇头,“两文钱一块的红豆糕,也就在县里能卖得出去。”和县里街市不同,早上赶来神庙敬香的,多半都是附近村子里的人,没人会花两文钱买根本填不饱肚子的甜豆糕。两人凑头商量了一阵,最终决定先不再做甜豆糕,而是改做加了杂面的蒸笼炊饼,虽然样式换了,先前借来的几个蒸屉也依旧能派上用场。只是炊饼不加糖,也不加其他馅料,吃起来着实有些干噎,所以还需要搭配着菜汤一起卖。“这时节山上野菜多,也不值钱,到时可以买一些回来,做野菜蛋花汤。”董念道。董念做饭手艺好,用一个鸡蛋就能打出整锅的蛋花汤,放少许细盐和麻油,春日早上喝一碗下去,从里到外都能暖起来。“那就定下是蒸笼炊饼和野菜蛋花汤了,”阮祺算了算需要的食材和用具,“鸡蛋还有,野菜我记得村外便有卖的,就不知家里的汤碗够不够用。”“够了,”一直插不上话的大伯终于应声道,“先前为了给祺哥儿攒嫁妆,我买了不少碗碟,可惜没能用上,都压在橱柜里了。”阮祺和伯母一齐望过去。董念反应过来,瞬间就火了,伸手将他揪住。“攒嫁妆你买那么多碗碟做什么,你是不是又乱花钱了!”阮成丰熟练缩肩:“不是,刚好店铺卖得便宜,我瞧着样式精致,就多买了些。”阮成丰过去是做猎户的,赚得多,手也松,经常胡乱花钱,若不是有伯母管着,估计连家底都攒不住。最终董念从橱柜底层翻出十几只汤碗来。阮祺给大伯投去同情的目光,不敢再留,一溜烟儿跑没了踪影。回到旧宅里,阮祺不忘将事情告诉清珞,叮嘱他不要学大伯乱花钱。刚睡饱午觉的清珞精神不错,正靠坐在桌边写字。衣袖挽到腕上,姿势随意松散,眉眼疏淡,不像读书人,倒像是无聊把弄纸笔的富贵公子。阮祺凑过去细看,随后便乐了。这写的不是诗词歌赋,也不是华美章句,而是……红豆绿豆各一斗共一百文,糯米粉一斗七十文,白面一斗七十文。后面还有各类杂项支出,车马费,摊位费,以及中间的意外损耗。“你在记账吗?”阮祺问。清珞没答,而是反问道:“你识字?”

上一章目录+书架下一章